发布时间:2021-12-14 08: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信息来源: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自2017年起,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累计投入资金100亿元(其中产业振兴16.06亿元、人才振兴3.12亿元、文化振兴10.76亿元、生态振兴58.14亿元、组织振兴11.22亿元),“三农”工作呈现“稳步向前、持续向好”态势,筑牢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舱石,打开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新昌先后被获得了“全国茶乡旅游特色区”(2017年)、“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市)”(2018年)、“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2019年)、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2020)、“茶叶百强县”及“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称号(2021);县农业农村局先后获得了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突出贡献集体和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成功入选首批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践试点名单(2021)。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生产总值预计31.13亿元,同比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1624元增加到35652元,年平均增长率超8%,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今年9月,我县农业农村高质量高质量发展情况获得时任省长郑栅洁肯定批示;10月1日,我县全域联动推动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做法获得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肯定批示,并在全市经验交流;10月14日,《新昌县以“四个坚持”绘就美丽乡村》被省府办专报录用,同时获得副省长徐文光肯定批示并在全省做经验交流。
1、产业更兴旺。我县坚持推动“茶、果、药、菜、渔”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尤其茶产业发展一枝独秀,亮点纷呈。多年来,始终秉承“科技兴茶”发展理念,至目前已形成包括茶苗繁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销售,一直延伸到茶机、茶包装、茶保鲜、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的完整茶产业链,产业链总产值达89亿元,全县生产茶园面积15.3万亩,在抓好大佛龙井生产的同时,坚持卷曲类茶和红茶等多茶类开发,形成了以“大佛龙井”为主导、“天姥红茶”、“天姥云雾”为补充的“一体两翼”飞鸟型茶叶产业结构。大佛龙井连续第十二次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到47.74亿元,位列第七位。截至9月底,今年来中国茶市交易总量为1.25万吨,交易总额达50亿元,实现了交易量与交易额双增良好局面。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新昌定下了“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的发展目标,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指示精神,以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和省级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抓手,聚力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全链提升、价值再造,深化茶消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构建茶业发展共同体,力争早日实现发展目标。
2、生活更富裕。全力打好消薄增收攻坚战,统筹推进四联工程、乡村旅游、新昌“炒年糕”富民工程、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等工作,累计开设炒年糕门店497家,以炒年糕为主的特色小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惠及18万人。尤其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多年来,我们统筹推进联建厂房、联购商铺、联筹基金、联办光伏等“四联工程”,开展“五比”竞赛,积极谋划村级增收和农民增收项目,有效加快经济薄弱村持续增收步伐,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以及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困难农户,其中2021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6533元,增长15%;实现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超50%,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镜岭外婆坑村党支部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3、乡村更宜居。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三治一提升”、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创建等工作,农村环境实现美丽蝶变。依托全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重点推进美丽乡村丹霞风情、湖畔茶香、天姥古驿、七彩烟山、竹海水韵“五区五线”建设,突出打造“云上茗香”风景线,形成“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美丽画卷。2017年以来,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45个;省A级景区镇12个;省A级景区村156个,其中3A级景区村32个;新昌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首批5A级景区城,入围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单位。
4、乡风更文明。五年来,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94家(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文化家园18家,外婆坑村、梅渚村等14家文化礼堂获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同时,乡风的文明也助推了农村各领域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综合验收的非试点县;“三资”改革初步实现数字化,基础数据管理和网上审核支付完成率达100%,去现金化管理实现县域全覆盖;农村空倒房综合治理和闲置农房激活深入推进,累计拆除空倒房占地面积45.24万平方米,其中激活闲置农房近46万平方米,每年带动集体和农户增收3000余万元。
5、治理更有效。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以来,全县认定浙江省善治示范村59个,2019年新昌县儒岙镇横板桥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面完成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换届,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五星达标、3A争创”,累计创建“五星达标村”209个、“3A示范村”21个,全县“五星达标”村创建率达82.6%。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