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2-01-28 16: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民政局

分享: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政工作既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谋福祉最直接、最现实的工作。县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上级民政部门工作要求,以实现全县民政事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创新治理、提升服务、改善民生为抓手,努力践行走在前列的实干担当,加速推进新时代新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党建引领,助力推动民政事务全面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工作方案》《民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学习计划》。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5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建服务品牌创建与民政业务、民生服务紧密结合,推动机关“党务、业务、服务”三务融合。通过一月一主题等特色主题活动,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孺子牛”党建品牌创建结合起来。

二是强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时刻把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加强辖区内养老机构日常管理和常态化督查工作,多形式开展暗访督查、安全生产排查等活动,累计33次赴辖区养老机构进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检查,对机构属地乡镇()和机构管理人员就疫情防控、消防、食品等安全生产问题多次部署强调,对检查发现问题机构限期整改到位,平安护航建党百年。

三是加强民政力量保障。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向县社工协会购买服务配备12名民政经办人员到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配备民政服务经办人员达到3名以上。并多次组织召开社会救助工作例会、养老工作部署会、项目推进会等,进一步提升基层民政经办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政策把握和业务操作水平。

(二)强化精准管理,持续优化困难群体保障体系

一是完成提标工作。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850元提高到890元,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费标准从每人每月1347元提高到1358元。二是持续做好兜底生活保障工作。对突发“救急难”临时救助先行救助,开展低保动态复核管理,切实做好低保动态管理工作。今年新增低保269户368人,边缘16户47人。目前全县共有城乡低保3962户5202名,低保边缘511户952名,特困187人,共发放资金3600余万元。三是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参与。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第三方调查核对机制,对新申请低保、边缘、特困对象395户开展第三方调查,实现政府救助、社会帮扶与救助对象需求有效对接,切实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领域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实现精准施保施救。

(三)聚焦群众关切,高质量推进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

1.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南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夕阳红、华泰养老院2个康养联合体试点、建成8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并运行、24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等4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2.县民生实事项目:共启动15个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并完成建设,新增墓穴20000穴,完成投资10000万元。

3.社会救助管理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政府投资项目):11月底完成主体建设,完成投资3500万元。

(四)提升为老服务,构建现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拟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昌县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编制《新昌县十四五养老服务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形成“供需平衡、布局合理、城乡融合”的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养老设施系统。二是加快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于2月启动运营,加强与公安、大数据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加快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家政服务公司、医院等第三方服务组织和老年人基础信息的导入,完善新昌县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开展“一床一码”应用的省级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起床位、人员和二维码捆绑链接,实时获取床位入住数据,为财政由“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提供支撑,让智慧养老服务触手可及。三是开展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星级评定。对165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星级评定,其中三星级6家,二星级13家,一星级131家,拨付运营补助资金335万元。

(五)提升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抓好换届“后半篇”文章,联合组织部在全县新一届村级组织中全面开展“治村起好步,五不五带头”争先创优比变化活动。为规范村级组织运行,联合纪委出台了《基层重点事项治理 “微八条”》,规范履职清单,推动落实。二是开展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县开展“一肩挑”书记师徒结对活动。10个治村导师和37个徒弟在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共同致富等方面深入开展学习、交流。切实加强农村“一肩挑”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村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新任“一肩挑”书记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重新公布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为规范村(社区)工作事项,推动村级组织明责减负,重新梳理完善《新昌县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开展村(社区)减负增效“双百工程”,明确镜岭镇外婆坑村为我县的减负增效工作监测点,并按时向市局反馈监测情况。四是积极扶持公益组织,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以公益创投的形式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经项目征集、专家评审、民政审核和公示,19个项目获得立项,共扶持福彩公益金共60万元。五是认真做好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通过《今日新昌》、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刊发“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提高社会公共防范意识”专版,刊登民政部公布的非法社会组织名单,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下发2万余份宣传册进社区和农村,开展社会组织自查自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非法社会组织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

(六)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1. 殡葬改革有力推进。一是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打造平安清明工作的通知》和《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通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共产党员签订了“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承诺书。二是开展公益活动助推殡葬改革。清明节期间,举行 “鲜花换纸钱”公益活动和“化作春泥更护花”节地生态礼葬宣传活动,发放“推进移风易俗、打造平安清明”倡议书5000余份,鲜花1万余束。积极倡导和引导树葬、花坛葬、海葬等形式的节地生态进行安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理念,实施树葬、草坪葬13例。三是开展殡葬违规专项整治。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10人巡查专班,重点巡查公墓覆盖区的入葬情况、违规新建坟墓以及非法生产销售棺材、大坟碑加工点。共覆土植绿“三沿五区”裸露坟墓972座,迁移624座,拆除违规新建坟墓8座,拆除大坟碑加工点8个。

2.水库移民扶持工作。一是完成直补移民人口复核及资金发放工作。核减直补移民 137人,新增钦寸水库移民1人,恢复发放4人,实际发放15210人,每人600元,发放资金912.6万元;二是积极探索移民村致富新路。探索实施“飞地”经济联合购置商铺模式,2021年分两期安排移民扶持资金2435万元为我县5个乡镇(街道)20个库区和移民安置村,购置临街店铺23间,通过房屋租赁获得收益,预计每村每年平均收入可达8万元。

3.规范办理婚姻登记。一是积极推进婚俗改革,举行了5.20集体婚礼颁证活动,发布婚事新办简办倡议书,打造天姥琅苑户外颁证基地,倡导文明健康的婚俗观。落实民法典,做好离婚冷静期内的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二是开展婚姻辅导,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每天两名专业家庭辅导工作人员对前来申请离婚人人员开展婚姻辅导工作,共服务了643对,辅导率达到了80%。

4.慈善救助活动活跃。开展“慈善一日捐”和慈善周工作,共收到捐款70余万元;积极开展助学、助困、助医,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助学工作,发放70人助学金48.375万元;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慰问困难家庭100户,发放慰问金20万元;发放因病致困家庭临时生活补助12人次,4.65万元。

5.区划地名工作。一是更新完善地名工作机制。制定《新昌县地名委员会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地名管理责任。二是参加绍兴市、台州市联检工作组召开的推进“绍台线”联检工作联席会议,对绍台线,及界线上4个界桩点进行联合检查。三是做好红色地名展准备工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报了红色地名14个,参加在诸暨市开展的绍兴红色地名展览活动。

二、当前存在问题

新昌县民政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下一时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对照,新昌县民政事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短板:如民政事业资金保障不充分、城乡区域养老事业发展不平衡、基层民政人才力量不足、民政事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基层社区治理还存在弱项、社会组织成熟度参与度不高与政策激励空间仍然不够等问题。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县民政系统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拟订“共同富裕十大行动计划”,重点在文明共创、城乡共进、收入共增、服务共享、社会共治等方面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提高兜底保障水平。适时启动低保标准新的自然增长机制,2022年低保标准从890元每月提高到940元每月;推进低边认定标准从低保标准的1.5倍扩大到2倍;适时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落实特困供养制度,提升特困供养保障水平;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建成国家三级标准救助站。

2.关爱保护特殊群体。完成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提标,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2022年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30%;积极争取省移民共富示范项目,加强移民资金监管,2022年度完成移民后扶项目20个,项目资金支付率达到80%。

3.加强慈善组织参与。加大对慈善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出台民政局、社会组织(慈善)推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方案,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公益慈善理念。

(二)加强养老体系建设,实现养老服务新突破

1.科学规划长者中心。创新长者生活,遵循分层级建设的要求,在主城区建设“一中心三学院”,即建设一个县级长者活动中心、三个街道级颐乐学院,并配套N个社区和邻里级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合理功能布局,完善老年大学、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居养照料等功能设施设备,满足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所需,以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为打造重点,致力构建幸福养老“15分钟服务圈”,让养老成为享老。

2.养老政策顶层保障。加强调研,重新拟订出台新昌县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快康养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养老服务设施等实施办法的制定,持续推进省厅数字化改革,完善升级“一床一码”应用,完成省厅智慧养老院通用管理服务场景“新养通”建设。

3.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提高认知症照护能力,新增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120张,加强护理员队伍建设,到2022年底,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3人。

(三)加强城乡社区管理,推进基层政权建设

1.加强社区队伍能力建设。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增加社区工作者,平衡社区工作人员男女比例;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面推进社工服务工作,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2.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培育1—2家引领型社会组织并给予政策扶持,打好“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攻坚战,执行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推进“双减”专项工作,严格“营转非”登记管理和监督检查。

3.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能力。建好一个主阵地,以县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基地)为基础,向乡镇(街道)辐射,推进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实体化运作;培育好一支队伍,加大引用专业技术人才力度,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吸引和凝聚社区居民自愿加入;打造好几个品牌,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创建活动,引导优秀的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品牌意识。比如新昌志警、天姥义工和鼓山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下的“爱心协会”等。

(四)创新工作方法,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1.编制地名规划。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规范我县地名体系,编制地名规划;推进地名数字化,实现全县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归集,为“数字门牌”改革做好准备。

2.殡葬改革走深走实。深化殡葬领域数字化改革,加强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实现身后事全闭环办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鼓励厚养薄葬,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3.婚俗改革再推进。加强天姥阆苑婚俗基地的打造,举行集体颁证仪式,开展婚姻登记证补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