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和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2-02-15 16: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综合执法局

分享: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法治政府建设计划,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顺利完成年度法制培训、普法宣传、规范化中队建设、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智慧城管建设、执法质量提升等阶段性工作并取得成效,执法考核连续三个季度蝉联全市第一。现将我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勤政高效为主导,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维系工作稳定,落实城市管理。始终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基础,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各项建设文件以及政策要求,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凸显高效执行力。2021年度共办理案件55057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1936件,同比增长102.09%,罚没金额3168.21万元,同比增长2468.80%,包括重大案件157件,同比增长823.53%,“非现场”执法案件41件,同比增长141.18%。新划转领域案件78件,新案由31个,执法考核连续三个季度蝉联全市第一。2021年收到行政诉讼22件,一审败诉率同比降低67%;收到行政复议8件,2起维持原处罚决定,6起复议终止。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件。

(二)着眼城市基础,健全城市管理。始终以智慧城管平台和应用市级监管平台为核心,将各项系统全盘纳入到监管系统之中,对全县15家渣土公司233辆渣土车辆,每辆安装了2-4个视频探头和GPS定位系统,通过应用视频、定位系统在线查,全过程追踪、全程监控渣土运输,有效提高了视频在线率,提升了管理效能。今年共办理渣土类案件630起,罚款343.37万元。

(三)抓牢执法办案,提升执法效能。始终抓牢执法办案效能,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在执法质量以及执法方式上下足功夫,修订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开展“一月一考”、法制例会、执法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练兵大讲堂”等活动。分级分类开展法制培训9次,抽评执法案卷200余份,下发《执法质量考评》16期。2021年度在全市综合执法系统执法办案比武竞赛中荣获个人第一名和团体第三名。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队伍实力。始终坚持提升队员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有着坚定信念、以服务于人民为核心理念的队伍。进一步加强党政建设引领,按照“一队一特色、一队一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对于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打造独具工作特色的执法队伍,有力推荐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新活力,强化队伍基础实力。

二、以规范执法为核心,强化队员依法执政工作能力

(一)完善执法监督,做好日常指导。从严从实做好内部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出台《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车辆使用管理规定(试行)》、《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印章使用管理规定(试行)》,修订完善《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队伍建设量化督查记分办法》等制度文件,不断健全“早点评、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对队容风纪、办公秩序、工作效能等方面进行量化督查考核,今年以来,已开展各项检查150余次,发布督查通报33期,处理9人,量化督查扣分处理52人,有效提升队伍精气神和工作效能。同时,创新外部监督方式,搭建“执法+监督”新模式,从全县各界中选聘了一支由政商代表、律师社工、基层群众等30位组成的城市管理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队伍,开通2路电话专线,落实专人对接,拓宽监督渠道,实现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双重监督”。今年以来,共开展监督执法活动6次,收集意见建议65条,有效汇聚监督合力,提高了执法监督实效。

(二)健全规章制度,划分执勤区域。实行严格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进一步细化部门职责,将城市管理区域由原来的19平方公里扩展到了54.1平方公里,优化调整设置为4大区域20个网格下沉102名网格员,科学设置“勤务”模式,抽调人员增设步行小组和摩托车巡查小组,通过定点+机动、徒步管理+车辆巡查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定时步行、摩托车巡和车辆巡相结合的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工作机制,做到网格到路、责任到人、管理无缝隙。

(三)严抓规范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以“无违建”争先创优考核为目标,坚持控新增、消存量、优环境等工作思路。2021年,部门共参与处置违建点位1361处,拆除违建面积32.32万平方米,违建占地面积15.15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13万拆违任务的248.6%,拆后土地利用面积14.29万,拆后利用率达94.3%。严控遏制增量。加强巡查,充分运用无人机航拍智能比对技术、建立网格化巡查管理机制,搭建综合执法、镇街、村(社区)、物业等共同参与的联动管理平台,落实村民建房“四到场”制度,加强新增违建的处置,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力求从源头上减少新增违建的产生。创新通过“城管+物业”管理模式,主动靠前服务,采用发放《城乡规划管理提示书》、上门“零距离”普法、设点“面对面”宣讲等方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前端引导,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营造“不想违建、不能违建、不敢违建”的氛围。同时,组织开展小区违建集中整治清零行动,以拆为先,拆罚并举,提高当事人违法成本,遏制违建冲动,以“无违建示范小区”创建带动我县控违拆违工作稳步推进。截止至日前,已摸排违建点位1262个,涉违面积35.56万平方米,处置涉危违建点位48个,涉及违建面积16059平方米。

三、以综合处理为基本,优化城乡面貌提升执法效能

(一)优化城市市貌,强化执法速度。提升工作执法效能,落实城市整改,围绕打造精致县城为目标,积极落实常态化、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城管办实体化运作,组织开展城区“六乱”整治行动,共发现14248个问题,印发督办单46期,月通报11期。不断明确主体责任、持续细化管理标准,制定出台《新昌县大型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城区停车位施划编制导则》、《新昌县城区范围的非行车道区域施划标准》等文件,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拆除违规户外广告852块,处罚25万元,完成天姥路、环城南路、新中路(鼓山公园入口)等路段沿街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综合提升整治。坚持疏堵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对违停机动车处罚力度和非机动力拖离力度,共查处人行道机动车违停50471余起,纠正或拖离违规停放非机动车7860余辆。同时,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加大停车位施划力度,截至目前,共有停车位4065个,其中收费停车位2680个,非机动车停车框3000余米。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整治,累计发放垃圾投放分类告知单和承诺书共2550份,办理案件236件,处罚8.025万元。采取组织开展燃气联合检查,共走访燃气企业、瓶装燃气供应站53次、小餐饮店铺1125家,立案查处燃气类案件8件,扣压瓶装燃气635瓶,处罚26.56万元。

(二)健全执法基础,深化执法改革。全面梳理执法事项,厘清职责边界,完成《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新昌县新增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的通告》意见征求工作。统筹县域13支执法队伍联合执法,积级开展“1+5+X”联合执法行动,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工作运行规则》等相关文件,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督查工作制度、联合执法制度、案件移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9项制度成果。同时部门内部,稳步推进以澄潭街道为试点的“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调抽17人组建澄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整体赋权的方式,下放了902项行政执法权力事项,以澄潭街道办事处名义独立行使行政处罚权开展执法工作,真正实现了澄潭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2021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执法考核、规范化中队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智慧城管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普法宣传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法治建设的深入融合。部分执法人员对新事项的法律法规掌握程度达不到执法要求,不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案由。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跨部门联合工作衔接不顺畅,集约高效“综合查一次”体系还未充分形成。

五、2022年工作思路

(一)推行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智治水平。纵向对接市级平台,横向拉通城市管理数据资源,升级智慧城管平台系统,融合建设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城管指挥调度系统、管理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三大系统,推进特色应用场景落地生效,加快形成智慧城管“一平台三系统十应用”建设路径。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精心打造城市形象。全面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枫桥经验+”、“快查即办”、“一线工作法”等城市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包”、“六定”等城市管理责任和监督考核机制工作责任制度,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构建城市管理精准、长效管理体系。

(三)推行规范化建设,全力锻造执法先锋。围绕“严管理、促规范、树形象”工作思路,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综合素质为重点,持续固本强基,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执法保障,推进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全面打造综合行政执法先锋。

(四)推进法治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能力。聚焦执法主责主业,持续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规范执法制度,创新执法方式,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水平,擦亮综合行政执法“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