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昌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25 11:3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府办

点击查看解读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新昌适应新常态、实现新跨越的历史性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紧依靠全县人民,较好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书写了新昌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令人振奋的是,“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排名提升至57位,地区生产总值从362.54亿元增加到517.4亿元,年均增长6.4%;财政总收入从52.7亿元增加到74.3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0.9亿元增加到44.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1%和7.8%。令人自豪的是,我们收获了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国工业百强县、全国创新百强县、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旅游百强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等一批国字号荣誉,新昌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捧得了全省平安金鼎,五年三夺“大禹鼎”,连续三年荣获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县,创成国家卫生县城、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省食品安全县和省“无欠薪”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710元、36269元,收入比从1.99缩小到1.89,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全力振兴实体经济,塑造了经济发展的“新昌样本”。“工业立县”战略纵深推进,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88.77亿元,迈入工业大县行列,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巩固提升,数字经济、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4.5%,全省首个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数字经济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全省推广,被工信部授予全国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称号,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七年保持全市首位。建成中小微企业园9家、面积56万平方米,培育雄鹰企业4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1家、市场主体30048家。商贸业提档升级,世贸广场、海洋城购物中心、鼓山公园商业街等商圈日益繁荣,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8%。现代农业提质发展,新增“万元亩产”面积1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5.6万亩,新昌小京生和大佛龙井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佛龙井品牌价值连续十二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新昌炒年糕等特色小吃快速发展,入选全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三次产业结构由5.7:53.0:41.3优化到4.6:50.4:45。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了县域创新的“新昌模式”。“创新强县”战略成效斐然,全国首个县域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落户新昌,入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入选全省创造力十强县(市、区)和第二批全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前列,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七年保持在4%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7件,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90%,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引进集聚“国家级”人才13人、“省级”人才18人,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7家,建成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4家,全县万人人才拥有量达2586人。

五年来,我们全力深化改革开放,走出了优势再造的“新昌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势头良好,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80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和精准供地答辩制,“最多跑一次”“亩均论英雄”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大交通助力大开放,万丰通用机场、杭台高铁嵊州新昌站、杭绍台高速新昌段、上三高速新昌南互通、天姥大桥、南岩隧道、羽林隧道等建成投用,交通区位得到根本性改变。大平台支撑大开放,高新园区连续三年在全省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智能装备特色小镇成功命名,新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成为全省首批三个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之一,签约落地亿元以上招商项目超100个、总投资超6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7%。

五年来,我们全力建设品质之城,绘就了宜居宜业的“新昌画卷”。“中优、西建、东延、北拓、南融”县城发展计划深入实施,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镇化率达67%。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完成拆改3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旧小区57个、城市道路20条,鼓山公园、多媒体传播中心、社会公共服务大楼、尹桂芳大剧院、康乐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创成“基本无违建县”、全省首批5A景区城,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7个小城镇被评为省级样板,城镇面貌实现大变样。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激活闲置农房46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公路350公里,创成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145个。有序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撤并和村社组织换届。

五年来,我们全力放大生态优势,展现了绿色发展的“新昌示范”。“生态兴县”战略亮点纷呈,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PM2.5平均浓度优化至25微克/立方米左右,境内“三江”交接断面水质均值保持在Ⅱ类水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9.02%,眉岱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投用,餐厨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全省推广,入围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第三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钦寸水库建成通水。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打造成效明显,天姥山景区实质性启动开发,十九峰景区加快扩容提质,韩妃江·安岚度假酒店、狐巴巴星球乐园等项目建成迎客,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省3A级景区村26个,入围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单位,跻身最美国家文化旅游县,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百村成景、百业增效、百姓致富”工程荣获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奖。

五年来,我们全力实现全面小康,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新昌情怀”。累计财政民生支出267.6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2%。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7%。企业职工人均退休养老待遇、低保救助、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年均增长2.5%、5.7%和3.5%;乡镇居家养老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教育投入14亿元,是上个五年的15倍,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20所,教育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县域医共体改革全面推进,人民医院连续入围全国县级医院竞争力50强,人均期望寿命达80.7岁。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累计投入7.1亿元,惠及27.6万人。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群众出行更便捷。殡葬改革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取得成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系统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地质灾害治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连续三年获评省法治先进县,创成国家级信访“三无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凝聚了争先创优的“新昌力量”。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实施“两强三提高”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67件、政协委员提案1364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广应用浙里办、浙政钉,积极打造“掌上办公之县”“掌上办事之县”。加强审计监督,深化常态化“经济体检”。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支出年均下降7.9%。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公积金、供销、气象工作及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残疾人、慈善事业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2021年,我们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项目攻坚年、创新突破年、作风提升年”行动,全力打好“五大会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实现了经济发展良好开局。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财政总收入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4%和10.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1.6%,不良贷款率0.4%,保持全省最低水平。5家企业入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创新指数位居全省第二位,捧得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9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两大园区完成整合,高新园区连续两年入围全省高新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招商选资成效明显,签约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园、电子信息产业总部等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超200亿元。223个政府(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推进有力,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01.4%。新增省重点(重大)项目9个,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226亩,供应建设用地2871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548亩。

二是实现了数字化改革良好开题。聚焦“1512”工作体系,梳理重大需求、多跨场景、改革任务“三张清单”,建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上线运行特色典型应用15个,26个场景应用纳入省级试点,其中“一照通用”入选全省数字社会系统最佳应用,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迭代上线“浙里产学研联动”应用并全省推广,轴承产业大脑列入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天姥管家”成为全省首批数字便民服务应用及先行示范点。

三是实现了共同富裕建设良好开篇。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编制形成66项目标指标、6项重大改革、8项突破性抓手、50项年度工作清单,有效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四梁八柱”,新昌入选全省缩小收入差距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聚焦“扩中”“提低”“消薄”三大重点领域,实施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晋升体系等改革;探索“两山公司+共富公司+共创公司+强村公司”发展新模式,扎实推进低效林改造。

四是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良好开端。城市更精致,实施两期拆改共48.1万平方米,新昌江两岸及桥梁亮化改造提档升级,新和成路、沿江路全面打通,城南口平改立工程、老104国道、人民中路、鼓山东路完成综合改造,城区“六乱”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有力推进。镇村更美丽,5个镇街获评省美丽城镇样板镇、达标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新昌获得大花园建设省政府督查激励,被评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   

五是实现了民生优享工程良好开启。对标“七优享”工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十大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北幼儿园、天姥幼儿园、南岩小学扩建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全面落实。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健康大脑+智慧医疗”,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动工建设,建成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家、托位228个。“百年党史中的梁柏台”座谈会在新昌召开,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第二届全民健身季系列活动,七星体育公园建成投用。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力打好新昌保卫战和上虞等地的支援战,全年无新增本土病例。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3%和60%。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来,全县上下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累积的“七个新昌”,升华了新昌人应有的自信、自豪、自力和自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各方面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新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新昌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对标高质量,经济运行面临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优质项目和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新旧动能转换速度不够快,做大经济总量任重道远。对标竞争力,长三角一体化和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区位优势有待充分释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土地要素、能耗双控、环境容量等制约日益趋紧。对标现代化,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领域仍有弱项,安全风险管控有待闭环;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创新争先意识与现代化建设要求还有差距。对标共同富裕,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基础仍较薄弱,增收致富途径偏少;优质服务供给仍有不足,与百姓美好生活需求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新昌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明确了“14361”战略,指明了“小县六大”发展路径。我们要在小与大、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中进一步找准新昌发展的方向和方位,跑出快节奏、赛出加速度。

抢抓新机遇,我们要坚定“小县要有大梦想”的豪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全省“四大”建设、融杭联甬接沪等重大战略实施,新昌正在成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支点和杭州、宁波、金义三大都市区的黄金交汇点,我们的发展区位在不断优化。随着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的加快建设,新民片区开发建设画卷的徐徐展开,加上高铁时代的正式到来,我们的发展平台在不断拓展。当前的新昌,发展优势多重叠加,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坚实的底气,走向新昌更加美好的明天。

开创新局面,我们要坚定“小县塑造大变革”的锐气。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在敢闯敢试中稳扎稳打,在破解难题中增强动力,努力在时代大变革中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率先走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的发展之路。

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坚定“小县更要大作为”的志气。始终保持奋进之心和人民情怀,继续发扬新昌人骨子里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勇立潮头、勇争一流,立说立行、善作善成,以更加主动的作为实现42万新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加有为的担当肩负起跻身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50强”的历史重任。

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勇担建设“重要窗口”、迈向“共同富裕”新使命,按照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14361”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中展现更多新昌风景,努力交出奋进新征程的优异答卷。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7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跻身全省前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70亿元,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基本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7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7以内;城镇化率达76%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走好“小县六大”发展路径:

一是聚焦“小县大科技”。迭代升级科技创新“新昌经验”,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以上。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新政,确保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260人年、新引进100名行业领军人才。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0%以上。优化科技型企业梯队,构建雄鹰、头雁、云雀、新星“四企”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实现从小升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的蜕变,实现规上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和产值超10亿元企业“三个翻番”。

二是聚焦“小县大通道”。加快建设甬金高速扩容、金甬铁路新昌段,积极对接甬金衢上高速、沪绍金高铁、甬绍金高铁,推动万丰通用机场扩能升级,形成“七纵七横”骨架网络。聚焦“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目标,加快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和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发展区建设,高新园区进入省高能级战略平台20强、创成国家级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五百亿级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和三百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

三是聚焦“小县大城镇”。按照“东启、西优、南整、北拓、中兴”城市推进计划,围绕“三山、三江、三片、三门户、三通道”建设重点,打造山水融合、错落有致、环境优雅、文明活力的精致县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增强儒岙镇、沃洲镇、镜岭镇、回山镇小城镇功能,支持沙溪镇、小将镇、东茗乡、城南乡特色化发展,提升集镇集聚辐射能力。加快乡村振兴,推动茶、果、药、菜、渔等特色产业提升,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推进“水墨山城”“梦游天姥、唐诗之路”“沃洲山水”3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

四是聚焦“小县大花园”。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县。聚力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变革,优化能源结构,完成能耗“双控”目标,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弘扬“崇文守正、务实创新”新时代新昌精神,构建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城市书房等文化矩阵,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以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为统领,以龙头景区串联乡村旅游主题游线,形成“一步一景、处处入画”的全域旅游格局,成为“诗画浙江”最佳旅游目的地。

五是聚焦“小县大民生”。致力优教,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致力优医,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新的人民医院。致力优育,基本解决0-3岁托幼问题,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70%以上。致力优养,建设县、乡镇(街道)、社区、邻里四级长者活动中心、颐乐学院和健康活动之家。致力优居,扎实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致力优活,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镇村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致力优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是聚焦“小县大变革”。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支撑,以“1512”体系和“141”体系衔接贯通为重点,构建高效善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运行机制重塑。探索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经验,以“扩中提低消薄”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确保2023年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形成各领域改革亮点,推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保持全国份额基本稳定;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R&D经费占比4.4%以上;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

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总体目标,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小县六大”发展路径,县政府实施打造“六个地”的工作载体,并按照清单化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今年着力抓好以下40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地。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亿元,跨入全省工业经济30强。

1.深化企业培育行动。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头雁行动”“云雀计划”“新星工程”企业培育工程,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规上企业30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新增上市、报会、报辅导企业3家。新增市场主体6000家以上。

2.打好园区工业全域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制定治理清单,实行“一地一企一策”,加大对存量土地交易监管,建设“一码管地”数字化平台,盘活存量用地500亩以上,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8%以上,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6%以上。

3.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提速数字产业园、产业集群新智造区域试点和轴承产业大脑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引进和培育信息服务工程公司10家,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打造数字化改造企业样板1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省第一梯队。

4.构建全产业链招商体系。建立“1+9+3”招商工作机制,聚焦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签约高质量农业和美丽乡村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2亿元以上。签约亿元以上文旅项目10个以上。签约亿元以上批发业项目5个,引进汽车4S店1家、电商零售企业30家。当年新签约项目落地率30%以上、往年签约项目落地率80%以上。

5.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深化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加快三花、新和成、可明生物、捷昌驱动、斯凯孚、傲利智能、几米集团、固安力等项目建设,确保30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出让工业用地800亩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5%以上。

6.持续优化为企服务。修订完善“1+9”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企业降本减负措施。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深化“书记县长面对面”、驻企服务员等“三服务”载体,开展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

7.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全员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激发国企活力。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支持国企优化投资布局,提升国企实体化经营能力,力争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净利润3.3亿元,国企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力争新增信用评级2A国企1家。

(二)全力打造改革创新样板地。善用改革、创新“金钥匙”,激发创造性张力,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新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8.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聚焦“三张清单”,找准“小切口”,争取更多案例入选全省“一本账”,迭代升级“一照通用”“浙里产学研”“知识产权一链条保护”“天姥管家”等26个省级试点场景应用,形成一批具有新昌特色的多跨场景应用。强化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推进数据资源归集共享行动,提升数字新昌门户运行水平。

9.加快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试点建设。实施消薄共富攻坚年行动,聚焦“扩中提低消薄”,实行“一群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攻坚。实施科技人员收入倍增、“金蓝领”技能提升等行动,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聚焦低收入农户精准画像,落实公益岗位、帮扶基金等措施,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统筹闲置农房激活、下山搬迁等方式,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其中50%以上的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

10.深化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各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完善“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完成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统筹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等改革。

11.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创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2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235人年。

12.汇聚创新资源。统筹推进新昌智造科创走廊、科创园等平台建设,建成智能纺机创新联合体,落地河南科技大学新昌轴承研究院。深化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建设,建成双城国际新昌科创飞地,举办科技对接活动50场以上,开发(备案)省级新产品100项以上。实施人才新政,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引进集聚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团队)30个和高端海外工程师30名以上。

13.优化创新生态。坚持“一把手”抓创新,深化完善科技新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科技财政支出增长15%以上。扎实推进全国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试点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全力打造通道经济新高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协同的通道经济。

14.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启动104国道二期、新镜线二期建设,推进金甬铁路新昌段、天姥大桥对接城北台地一期、新胡线、王金线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527国道一期、南互通连接线平改立工程、太下线改造工程。提升改造低等级公路30公里,完成路面维修等养护工程88公里,亮化农村公路85公里,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15.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加快新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和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发展区建设,争创智能关键零部件细分领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新增中小微企业园1家。加快产城融合,完善园区配套,加快4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提升园区品质化、智慧化水平。依托金甬铁路站场,加快推进站前广场、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宁波、义乌等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着力打造立体化货运交通枢纽。

16.打造开放合作桥头堡。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更好承接大都市区外溢优质资源。加快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昌园区建设,争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联动区。强化外贸企业“订单+清单”监测预警,持续扩大进出口,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做好东西部扶贫、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17.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夜间经济集聚区3个,打造夜间经济网红打卡地5个;培育智慧商圈1个、高品质步行街1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南街城市记忆区改造提升,建成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培育盘龙路等特色街区。开展城市经济招商2次以上,培育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建成新经济产业园,引进集聚企业100家以上。

18.扩大有效投资。完善县领导联系项目、集中开工等制度,全力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攻坚,加快政府(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做好镜岭水库前期工作,确保市县长项目落地率100%。强化用地保障,供应土地2000亩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0亩以上,完成土地开发1000亩以上。把握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专项债券支持。

(四)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实践地。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打造全省大花园建设示范县。

19.完善规划体系。建立“1+3+1+1”城镇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县城建设“五三”方略及概念性规划、城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新民片区城市设计等,基本完成新一轮城镇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1+4+1”乡村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规划、重点村建设规划、特色村村庄设计,招聘一批驻镇规划师,指导农村有序发展。

20.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滚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完成拆改30万平方米。加快文化旅游综合体、社会治理中心、城市生态感知路径等项目建设,建成建设技术服务中心等地标性建筑。改造老旧小区10个以上,建设鼓山邻里中心。加快104国道与新蟠线连接线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建成南岩路过江畅通工程,完成道路综合改造8条。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21.加快新民片区建设。按照老城复兴延展区、山水康养文教城的发展定位,启动新民未来社区实施单元建设,加快公交TOD、城东物业、新民片供排水管网、纬一路、东环路、中环路、拆迁安置区等项目建设,建成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加快招引落地医院、高校等文教类标志性项目,打造城市建设新引擎。

22.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三到”改革,健全综合执法“快查即办”机制,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创建“席地而坐”示范区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深化交通治堵,畅通城市交通循环。持续推进治危拆违,争创“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注重城市微改造,扎实推进城区绿化、彩化、主题化工作。推进城镇燃气改革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23.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善工作清单机制,构建高效闭环体系,深入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小区综合提升、农贸市场及周边提升等“十大攻坚行动”,分片打好城区“脏乱差”围剿战,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力争高分通过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省级测评。

24.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围绕美丽城镇建设,开展集镇管理“五比”竞赛活动,统筹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和澄潭江未来乡村示范带建设,“水墨山城”县域风貌带争创省级样板区,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1个以上,建设未来乡村3个。

25.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星达标·3A争创”、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5个和市级乡村振兴先行村6个以上。

(五)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地。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力度,全域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创新。

26.深化全域系统治理。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强化扬尘管控,确保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以上。推进碧水行动,强化“污水零直排区”长效运维管理,力争再夺“大禹鼎”。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4%以上。深化生活垃圾治理,引进“虎哥”环境市场化运营主体,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41个回收站,打造全省领先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争创全域“无废城市”。

27.推进科学精准保护。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饮用水长效运维管理,提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健全长诏水库、钦寸水库等运行管理。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整治成果,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28.提升核心景区竞争力。加快天姥山景区开发,打造星月台、天鸡台至大草坪竹林秘境体验游道等旅游爆点,启动景区运营管理。推进十九峰景区扩容提质,精品化打造下岩贝云上乡村体验地,加快安缇缦生态旅游度假区、山海英雄线下情景构建、大古·云延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丰富景区业态。提升大佛寺景区品质,完成石弥勒像修缮工程,实施佛教文化提升行动,增强游客粘性。全年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数分别增长20%以上。

29.发展全域旅游。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创建示范项目10个。加快东西线29个旅游重点村建设,以精品村带动一般村,探索景区村庄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精心策划旅游节会活动,激发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和“旅游+”活力。深化“百县千碗”工作,持续打造“浙东天姥唐诗宴”“新昌土菜”等美食IP。

30.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深入开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响“新昌优选”“大佛龙井”等区域公用品牌。深化“茶叶产业大脑”建设,加快精品茶管理“五统一”,建成中国龙井茶博物馆,办好第十六届茶文化节,进一步丰富茶生活业态。深入实施炒年糕富民工程,新增新昌炒年糕门店60家以上。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2.48万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启动新昌江综合治理工程,创建美丽河湖3条,除险加固小型水库7座,整治山塘30座。

31.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绿色共富计划,组建农发集团,完善乡村资产资源运营机制,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加快生态资源高效转化。深入实施低效林改造,流转土地5万亩,种植香榧3万亩以上。

3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能源“双控”,实施光伏新增装机“双倍增”计划,谋划实施小水电整合和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探索“零碳”经济发展路径,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县域样板。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倡导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一批低碳社区、低碳家庭示范点。

(六)全力打造优享均衡先行地。以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建设更具幸福感的人民城市。

33.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战时应急处置相结合,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七大机制”,提升“哨点”监测、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综合能力,构建城乡联动的基层疫情精密智控网络,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34.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南明小学扩建、知新中学扩建等项目建设,完成拔茅幼儿园新建、沃洲幼儿园迁建、梅渚小学扩建工程,启用新的机关幼儿园和沃西中学。实施教育创强工程,争创省、市现代化学校3所。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共享,巩固扩大“双减”成果,规范民办教育,试点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力争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30位。

35.推进高质量就业工程。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天姥雁栖”计划,谋划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大力度引进产业工人。强化工匠精神,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0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大学生就业5000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新昌落户。

36.深化健康新昌建设。强化“大健康”理念,构建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加快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中医院优化提升工程建设,谋划推进妇保医院迁建工程,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医共体建设项目,县域就诊率在90%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评。新增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家托位330个,乡镇(街道)托育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

37.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快非遗馆建设,提升农村文化礼堂10家,新增城市书房2家、精品农家书屋2家,举办“浙东唐诗之路”论坛等活动。启动文化标识建设,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精品创作,激发文化市场消费潜力。完成县体育中心提升工程,启动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建设,举办县第七届全运会、全国轻型飞机锦标赛、唐诗之路天姥山挑战赛等体育赛事。

3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户籍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做实基本医保市级统筹,保障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启动县级长者中心和街道颐乐学院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建设,提升村社服务能力。

39.加强安全风险闭环管控。健全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守牢防汛防台、道路交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各类安全底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前三年平均值分别下降20%。重视初信初访,推进积案化解,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现代化示范县和全省无信访积案县。建设“公安大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依法强势打击网络赌博、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0.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继续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理念,高质量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科协、工商联、文联、残联、红十字等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切实做好国防动员、老干部、民宗、外侨、气象、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理念,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高站位讲政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争做“两个确立”忠实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增强政治自觉,高标准做好巡视巡察、审计、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

重实干勇担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审视新昌、谋划新昌,跳出新昌发展新昌。坚持实干至上,健全政府工作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聚焦“五张清单”,推进各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闭环管理。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建立县政府周管理工作机制,践行“开门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唯实惟先、求实求效,大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浓厚氛围。

提标准强变革。增强“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开展“五力五争先”活动,围绕各项工作力拼全市前三目标,拉高工作标杆,保持“拼”的状态,勇于争先进位,敢于和好的比、与强者争、同快的赛,争取有更多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强化系统观念、前瞻思维,更加注重生成性学习、保持创造性张力,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敢于对理念、机制、方法、流程进行系统性、重塑性变革,体系化创造性推动工作质效提升。

明法治守规矩。将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守廉洁底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生态。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新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意志、敢于担当的勇气,不忘初心担使命、真抓实干展作为、齐心协力开新局,为打造三大都市区黄金交汇节点城市、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跻身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50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八八战略  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

2.国家级信访“三无县”  无重复上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

3.两强三提高  强谋划、强执行,提高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4.五大会战  平安稳定、乡村振兴、项目攻坚、招商选资、土地保障等“五大会战”。

5. “1512”体系  “1”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数字政府综合应用、数字经济综合应用、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和数字法治综合应用,“1”指基层治理,“2”指数字化改革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

6.城区“六乱”整治  乱张挂、乱丢倒、乱停放、乱排放、乱搭建、乱种养。

7.“14361”战略  “1”指一个战略目标:打造三大都市区黄金交汇节点城市、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跻身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50强”;“4”指四大战略定位:创新策源之城、实业智造之城、唐诗文化之城、幸福宜居之城;“3”指三大战略路径:工业立县、创新强县、生态兴县;“6”指六大战略举措:小县大科技、小县大通道、小县大城镇、小县大花园、小县大民生、小县大变革;“1”指一个战略保障:党建统领整体智治。

8. “天姥雁栖”计划  聚焦企业用工“引、育、留”各环节,通过实施内拓外引以人强产、扩展布局深度协作、智慧就业智联招聘、以老带新亲情招工、校企合作精准对接、工匠培育技能提升、安居保障稳岗乐业、公共服务同城共享等八大专项行动,出台十八项政策措施,大力引进外来产业工人,基本满足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工需求。

9. “七纵七横”交通骨架网络  “七纵”即杭绍台高速(已建)、S207秀洲至仙居公路(规划)、杭绍台高铁(已建)、209省道奉化至庆元公路(规划)、常台高速(已建)、104国道(已建)、绍兴市域铁路S3(规划);“七横”即甬金高速(已建)、S312北仑至嵊州公路(规划)、金甬铁路(在建)、甬绍金高铁(谋划)、527国道(在建)、象山至宁海高速(谋划)、甬金衢上高速(规划)。

10 “三山、三江、三片、三门户、三通道”建设  “三山”即鼓山、磕山、南明山,“三江”即新昌江、潜溪江、里江-新民江,“三片”即七星-南岩片、老城片、城东片,“三门户”即北门户、南门户、西门户,“三通道”即城市参观通道、高铁接驳通道、南北联系通道。

11.“141”体系  “1”指县级社会治理中心,“4”指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个平台”,“1”指村社网格。

12.“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  以党建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赋能乡镇为核心内容、重塑县乡管理体制和基层治理体系为发力点的重大集成改革。

13.“1+9+3”招商工作机制   “1”指县招商投资促进中心,“9”指高新园区、经信局、科技局、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广旅游局、天姥山发展中心、旅游集团等部门,“3”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区域招商组。

14.“1+9”政策  “1”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9”指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科技、文化、人才、金融和开放型经济等9个领域政策。

15.“1+3+1+1”城镇规划体系  “1”指县域国土空间(城镇)规划,“3”指城镇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区域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1”指城镇特色风貌规划,“1”指城镇规划建设导则。

16.“1+4+1”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1”指县域国土空间(乡村)规划,“4”指村庄布点(分类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设计(未来乡村概念性规划)、农房设计,1”指农村特色风貌规划。

17.未来社区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的人民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18.“五比”竞赛  比秩序、比环境、比细节、比变化、比氛围。

19.三线一单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0.精品茶管理“五统一”  实施茶叶品牌建设,强化精品茶管理制度,实现产品标准、包装、指导价、宣传、管理“五统一”。

21. “五张清单”  目标清单、指标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变革清单。

22.“五力五争先”活动  提升向心力,党建统领争先;提升执行力,攻坚克难争先;提升创造力,改革突破争先;提升服务力,群众满意争先;提升管控力,风险防控争先。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