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茗乡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
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2-06-29 15: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东茗乡

分享:

东茗乡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

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东茗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四五规划和打造“美丽东茗·和谐东茗”升级版的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有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1年工作总结

一、狠抓经济建设,加快产业体系升级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1-10月规上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39.64 %,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同比增长37.79%,利润总额2215.3万,同比增长166.84%,位居全县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高价值发明3个,成功申报1家县级专利示范企业、1个区域公共品牌(东茗香薯),建成全县全年唯一一个放心消费村(下岩贝村)。税源经济不断拓宽,浙江华甸防雷科技公司产值超亿元。农业发展卓有成效。大力实施万亩茶园品牌提升行动,全乡春茶总产值达9901.6万元,产值增加9.3%引进大佛龙井育苗环节数字化示范项目,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东茗1通过农业农村部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成为全县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品种。实用新型一种捕虫箱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助力农作物生产提质增效。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通过旅游集团,与活水教育合作,在后岱山村创办全县第一家茗香乡村振兴学院,组建规划设计、运营一体化的管理团队,培养100名民宿职业经理人,有效解决景区村有人流、无人气的问题。投资2000万元在东丰坑和金山村打造高端民宿无舍希瓦·后金,让更多好项目落地生根。投资1000万元引进乡贤回归投资项目5进一步发挥乡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多点发力,催生人居环境蝶变

数字管控推进问题整改。充分利用人居环境APP“集采通进行数字化管控。实施公布指标清单+上传整改清单+落实督查清单三项清单运行机制,集采通”APP为媒介建立人居环境村级电子档案,每月定期检查、反馈和整改,自4月份实施以来,已累计发现并整改3678项问题小类,全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多措并举助推垃圾分类积极创建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镇街,出台《东茗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及计划》,在机关公园、文化礼堂等地增设50余处宣传点位。在里王东茗村试点开展垃圾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工作,实现垃圾分类更精准金山村、里王村成功创建绍兴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化积分管理模式组织党员、垃圾分拣督查员、巾帼志愿者等优势力量每月开展联合检查4次,每月累计分数高于12分给予小红星和积分奖励用于兑换实物,已累计兑换积分1920分,兑换肥皂、洗衣液、洗洁精等物品600余件,群众垃圾分类主动性不断提升闲置农房全域激活。大力实施农房激活“X+100”计划,多村联动形成闲置农房库,吸引了一大批新乡人”“归乡人”“故乡人到东茗乡投资发展,共激活闲置农房6000余平方米,超任务数100%。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打造山中来信、希瓦·后金等精品民宿,美丽经济不断壮大。今年4月,东茗被列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乡镇,重点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和抵押工作。

三、突出民生先导,实现生活品质提升

消薄增收。投资500多万元在东茗村引进得恩德中药材种植项目,惠及附近村民上千户。出台东茗乡迷你小番薯产业补助办法,对连片种植的基地最高补助10万元,在里王村、金山村高标准建设250亩迷你番薯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采摘休闲观光游,番薯产值达200万元,把小番薯做成大产业,破解村级增收难题。截至目前,6个村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其中东芝村通过电站经营,经营性收入已达60万元以上,东茗村、金山村、下岩贝村通过土地出租经营性收入增收10万元以上。抓民生工程。加快推进“补短板”工程,重抓交通建设、农田水利等民生实事项目,投资1.4亿元完成葫马线莒溪至后岱山拓宽改造工程和下岩贝“白改黑”改造工程,进一步保障出行自由。投资500多万元完成联丰水库除险加固、东芝村弹岭脚山塘综合整治和白岩村丁家岗山塘综合整治等水利工程,更能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投资400多万元在康庄、章黄山、里王村建设螺丝山公墓,不断推进绿色殡葬。抓便民服务。创新社会救助对象年审工作模式,乡民政办到各村设置流动办公室办理年审工作,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创建全国示范型乡级退伍军人服务站一个,村级4,切实把退役军人服务站建成“退役军人之家”全面运营乡居家养老中心、7家村级照料中心,为村中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新建乡社会工作站1,村级百姓健身房1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个,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便民服务。

四、筑牢战斗堡垒,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完善“握手言和”,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充分利用14握手言和工作室,邀请公检法、司法、志愿者等力量随驻工作室,联合后岱山村福心“e”家调解、里王村老兵调解等专业力量助力大调解1-11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2起,化解率100%,乡握手言和工作室成功入选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案例。同时加快推进小微矛盾码上解决,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把工作室延伸到线上,通过扫家门口的二维码就可以实现矛盾纠纷上办理,目前线上受理调处纠纷18起。深化“双单制”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督考办,确定两名专职干部,根据两张清单对全乡工作进行督查考核,确保越惠保、违建巡查、信访稳控、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探索开展“书记来挑刺”活动,11个村党组织书记向乡班子面对面“挑刺”,共指出问题10个,乡党委全盘接收并形成问题整改清单,第一时间整改反馈,赢得村书记一致好评。深化联盟建设,助推山区村民富裕富足。以乡村运营为重点,建强茗香共兴联盟,做到“村庄共治、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推动人才、项目、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6个景区村利益共享、抱团发展。如由省治村名师、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洋担任下岩贝村“治村顾问”以来,充分利用后岱山发展培训经济的优势,因村制宜提出“学在后岱山、吃住下岩贝”的发展思路,为临近村带去一批批考察培训团队,助力8家民宿增收20余万元。

今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一是全乡经济总量仍然不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提速,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造血功能不足,增收可持续性不强;三是社会稳定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四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还跟不上发展需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需要持续努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开创东茗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的目标,加快推进乡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组织建强,队伍带强;提升营商环境,提升综合实力”为主线,以旅游发展为着力点,以村庄运营、民宿集聚、三产融合为主抓手,主动拉高标杆、补齐民生短板,坚定不移走旅游兴乡、共同富裕之路,推动东茗跨越式发展。

一、抓好疫情防控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各村回乡人员摸排核查,针对中高风险地区来乡返乡人员严格落实健康管理措施。继续组织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工作,进一步梳理掌握辖区未接种疫苗人员台账,做到人人有信息、个个有着落。  

二、维护平安稳定

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全力支持乡纪委的工作,重视涉纪信访的办理,发现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坚决办理从严处置,推动东茗乡纪检工作亮出自己的品牌,尤其是结合东茗旅游乡镇特色,把清廉跟旅游同打造共发展。继续将平安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严肃排查风险隐患,同时加快握手言和线上一码握创建工作,以后岱山、下岩贝村为试点,通过线上办理实现矛盾纠纷更快解决。

三、聚焦产业升级

完善新时代乡村振兴“双八条”,深入实施新乡贤、新村民计划,引进更多新业态新经济企业。进一步打响“茗香小薯”农特品牌,在高标准建成250亩迷你番薯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建设农业种植基地,形成生产+加工+旅游的农业综合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广下岩贝“以地入股”模式,加强与国有企业的项目合作,推动优质山水资源高效流转,为更多的美丽项目入驻腾出空间,推动景区村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靓丽东茗

以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科学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集镇的水、电、气、路等配套建设,强化集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提升集镇功能。落实整体风貌规划管控,从“生态人居、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旅游接待”等全方位布局,使之符合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定位,形成有内涵的公园、有记忆的街巷、有故事的乡村,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标杆县贡献东茗力量。

五、打造过硬队伍

进一步深化双单制考核,狠抓乡村两级干部执行力建设,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四大指数考核,倒逼乡村干部守土尽责、创先争优。以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为抓手,不断完善项目督考红黄牌办法,对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中不作为、慢作为的乡村干部,实行亮灯督考、清零处理,形成知责明责、考责问责的合力。

六、推进民生服务

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推动交通基础建设,形成接轨高速15分钟出行圈、旅游村游览道路闭环、公共交通村村通的交通格局,保障出行自由。进一步推动饮用水改造工程,建成饮用水覆盖网,保障饮水自由。进一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成集灌溉、防洪、应急相统一的水利网络,巩固粮食生产功能区,保障粮食自由。进一步推动文化软硬实力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障创作自由。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网络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优化服务质量,保障办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