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9 12: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东茗乡
东茗乡从组织架构入手,把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以创新党建联建体系为纽带,打破层级壁垒、村域藩篱,成立“下岩贝·金山上”片区党委,充分发挥片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通过“人才共育、品牌共创、发展共兴、治理共管、服务共推”的模式,有效盘活下岩贝、后岱山、金山三个村的人才、土地、闲置农房等资源,走出了一条乡村共富共美的新路径。截至6月底,片区内3个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214.8万元,同比增长186.78%。
一、党建联建强组团,化“散”为“聚”。一是强化“联”的体系。通盘考虑3个村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治理重点等因素,成立由“属地党委(东茗乡党委)+职能部门(县旅游集团)+N个村级党组织(后岱山村、金山村、下岩贝村党组织)”组成的“下岩贝·金山上”片区党委,进行实体化运行、清单化落实,实行三村两委干部“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到底”的工作机制,定期公示晾晒项目进度、工作成效等。截至目前,共召开片区党委工作例会4次,协调解决问题23个。二是拓展“联”的主体。在三村抱团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企业+”“银行+”等多种组团类型,有效破解区域发展瓶颈。以省“一事一议”奖补助推共富试点村建设为契机,成立红星片五村联建公司,与县旅游集团实行村企合作经营,实现五村共同发展。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建合作,利用“共富贷”为乡村发展引入金融“活水”,每村每年可增收7-10万元。吸引政协委员助力共同富裕,顺利与丰岛实业、门溪山居、开心纺织等企业商定合作,目前已建设共富工坊6家。三是配强“联”的力量。建立乡创人才支部,通过乡贤引商、以商引商、以产引商等多种途径,积极吸引“新乡人、原乡人、归乡人”等三乡人才落户联建片区投资创业,目前已成功引进“新乡人”10余名,投资落地5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带动村民就业1000余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以上,并激发“原乡人”创业开办民宿8家,人均增收30万元以上。
二、项目为王强发展,化“点”为“片”。一是大力扶持产业融合项目。立足产业块状集聚特点,全力推进“学在后岱山、游在金山、吃住在下岩贝”的差异化乡旅产业集群发展。成功打造梯田花海、腾云天使环、参差咖啡博物馆、云卷云舒咖啡馆等网红打卡点;举办乡村艺术节、县武林大会、露营狂欢节等特色节会活动。五一假期,片区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带动村民在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等方面收入200余万元。二是靶向推进治理联动项目。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完善“握手言和”工作机制,以片区为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并整合现有数字资源,提档升级“码上灵”线上平台,提供旅游咨询和矛盾纠纷化解服务。截至目前,已线上解决纠纷46起。三是全面开拓服务提质项目。聚焦民生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加快推进乡村组团式养老等优质民生项目。建设“下岩贝·金山上”片区长者共享食堂,切实解决350余位70岁以上老人吃饭难问题,并对现存的“乡理乡亲”服务集市进行改造提升,增设家电维修、医疗诊治等服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多方联动强协同,化“分”为“合”。一是各方聚力促破难。聘请县委组织部领导、社会各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担任“下岩贝·金山上”片区顾问,定期开展片区指导服务,目前已解决发展难题23个。充分发挥片区党员带头作用,组建银发巡逻队、巾帼小分队、应急救灾、平安创建、文明劝导、美丽庭院等6支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片区环境整治、假日引导、治安维护、纠纷调解等工作。二是政策保障促落实。制定有关片区发展资金、空间规划、人才支撑等一系列保障性政策,推进更多资源、要素向片区流动。实施“金山上”乡创人才培育提升行动,打造乡创人才工作室,组建乡创人才信息库,目前已造册登记乡创人才41名。设计“下岩贝·金山上”区域形象品牌LOGO,建立片区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投资1000万元打造金山共富中心、红星商贸体等项目。三是考核评估促履职。建立片区“红黄绿”灯考核机制,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对各村进行分色预警,每月公开发布预警指数,并纳入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评,连续三次红色预警的村党组织书记不再担任片区党委委员,并提交乡党委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组织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在下一届村级换届中不再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