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2 10: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沙溪镇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县委“14361”战略目标,积极探索“三区两带”战略发展思路,统筹谋划共同富裕基本单元规划建设,持续推动城乡风貌整治和未来乡村建设,奋力打造联甬桥头堡,争当共同富裕山区样板。
一是工业集聚区瞄准腾笼换鸟。一个是强化招商,重塑产业布局。拓展连片产业用地,由县公投集团回购120亩连片工业用地,联合部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形成产业发展载体。盘活僵尸企业和低效闲置用地,以今年引进的年产30万吨申晨保温材料、宁波海通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系统配件生产制造项目为样本,带动引进更多“实力派”。第二个是强化引领,倒逼转型升级。依托与宁波交通互联互通区位优势,计划投资1000万打造工业园区三线入地项目,吸引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倒逼本地企业向高端化、数字化发展。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安全监督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现场管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立产业园区一体化数字生产指挥平台。第三个是强化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加速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落地,谋划推进剡界岭村里沙溪绿色矿山建设项目,增强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拓展工业园区用地新空间。经过前期踏勘,该区域面积约400亩,砂土量约800万方,矿产资源价值约4个亿。
二是居民集聚区瞄准一老一小。一个是紧扣数字健康。试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打造“健康+公益”服务项目,运用5G、云平台、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建立远程专家咨询系统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第二个是聚焦场地建设。盘活闲置养老用地资源,改造利用现有废弃的沙溪小学、真诏小学等地,学习对接梅湖中心,打造集颐乐学院、老年大学、卫生站为一体的乡村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建阳光颐乐康健中心,计划投资2000万元。第三个是探索以老育小。以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为主要力量成立银龄志愿队伍,设立“周末课堂”为学龄儿童提供托管服务。发动“沙溪阿嫂”巾帼志愿服务队,鼓励有育娃经验的妇女参与统一培训,深化“沙溪保姆”品牌,探索“托幼一体化”照护服务模式,建立满足群众需求的托育供给体系,打造“15分钟乡镇托育服务圈”。
三是消费集聚区瞄准大刀阔斧。一个是拆出空间。以沙溪镇集市为中心构建消费集聚区,计划投资2500万元推进城镇形象重塑工程,拆除S309省道集镇段右军桥至镇政府门口河道沿线一侧房屋。推动剡界岭村美丽乡村蝶变升级项目,预计投入400万元对原废弃省道两侧进行提升改造。第二个是绕出品质。谋划王家年至张家车段S309省道改道项目,调整重车非必要不经沙溪集镇,降低交通事故风险。加速落地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依托水蜜桃交易市场,打造面向华东地区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推动经济消费模式转变。第三个是打造夜经济。发挥交通要口优质要素聚集和空间集中效应,投资800万元推动望岗山公园新建3000米观景游步道项目,以“乡村七夜”构成乡村夜间经济的完整拼图,丰富夜间经济消费新业态,构建具有“沙溪特色”的夜经济发展格局。
四是盘活农业观光带,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个是落实非粮化整治。紧扣以粮食功能区面积一亩都不能少为原则,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抓牢“非粮化”整改契机,唐家坪村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将共富农场扩大至200亩,以“百亩稻田+油菜花地”打造“非粮化”整治示范田,打响共富农场品牌。第二个是探寻农旅融合。以蔡峰有机米为农产品招牌,上下蔡岙村计划将农业的产业环节与自然教育、生活体验无缝对接,融入亲子、研学、艺术、探索、生态五大功能,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产品展销、餐饮美食、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线路。第三个是深化生态林改造。以低效林改造作为跳板,计划推动香榧产业基地的落地,以香榧干果为主,研发香榧精油、香榧饼干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当地的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拓宽村民共富路。
五是激活山川运动带,探索“两山理论”实践。一个是修建完善引道。以山川运动带为依托,计划投入1000万元建设沙溪镇集镇至董村村的20公里美丽骑行道。开展集镇沿线道路升级,计划投入300万元对卫生院至农商银行段道路进行提升改造。第二个是打造专业性品牌。以小黄山、漂流、彩虹骑行道、立德书院等为核心,串联生田社、悠然居等精品业态,重点围绕黄金和道打造“极限探索、露营休闲、房车驴游、民宿体验”等四大营地,进一步打响“趣沙溪”旅游品牌。吸收借鉴创建、运营经验,以山川运动带与农业观光带为纽带,按照差异化、连片化发展的标准划定镇域旅游发展方向,计划培育2处以上的旅游爆点,构建沙溪全域旅游格局。第三个是拓展多元化线路。持续挖掘提炼董村村沿线的历史人文资源,开展漂流节、非遗兴乡大巡游等节庆活动以及骑游大赛等文体赛事,实现产业、文化、生态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