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6 17: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全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着眼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围绕省委“两个先行”、市委“五个率先”以及县委“14361”战略部署,以我县“五张清单”工作要求和“五力五争先”考核标准为行动指南,通过“一领二带三提升”持续擦亮“天姥兵锋”金名片,高质量推动退役军人各项工作走实走深走新,培育带动退役军人队伍逐步向更强更优发展,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今年总体工作情况
(一)党建引领,从严从实建设过硬堡垒。紧盯“一基两翼”即党建为基,全面从严治党和落实良法善治为翼。一是夯实党建基础。局机关党员靠前服务,建立健全局领导班子“五联”工作机制。组建退役军人党员“生力军”,推动“党指挥枪”的意识延续,“兵支书”“兵委员”成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力量。二是全面从实从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落实“四责协同”机制,抓好廉政教育,遵循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原则,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选人用人、干部作风等开展监督;三是落实良法善治。全县普遍开展《退役军人保障法》专题学习,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实现检查事项全覆盖,其中进行双随机检查和专项检查2次共2个事项,行政监管联合执法检查2次共10个事项。提供法律援助,设立新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站,整合18名律师资源,“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入驻工作站。申请上线“法律援助”数字化项目,推广使用“老兵码”,接入法律援助应用。宣传法律知识50余场次,开展执法队伍法律知识培训6场次。
(二)“双带”驱动,共建共治凝聚红色合力。推动退役军人典型宣传常态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气象。一是思政工作带动“心向党”。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充分利用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烈士纪念设施和297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等思想政治教育宝贵资源,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同时通过“献礼二十大·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歌曲传唱活动,老兵宣讲红色革命历史等形式,引导退役军人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我县《挖掘凝聚保障 新昌县释放老兵自治新能量》一文在绍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简报中录用推广。二是先进典型带动“奔共富”。挖掘梁樟军、盛文斌、周军校、何伟、张新华、丁奇等各行业、领域退役军人优秀典型,完成全国、绍兴市“最美退役军人”推送,开展县级“最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典型”等评选活动,梁樟军获评浙江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丁奇、吴鹏参加全市英烈讲解员大赛分获一二等奖。不断凝聚“天姥兵锋”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党员、兵支书(委员)、兵站长等先进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国防建设中的作用。
(三)“三力”提升,积极探索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做好“+”的文章提升保障力。推行“普惠+优待”制度,按时足额发放抚恤补助,开发优抚对象28项惠民减免系统,有序组织优抚对象进行免费健康检查。春节、“八一”走访慰问各类优抚对象、驻新部队、现役军人家庭等。结合优待证申请发放,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提供个性化通信服务,退役军人公共交通和文化旅游优待事宜落地落实。我县已在“军人e家”上线崇军企业69家,涉及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个行业。烈士褒扬力度彰显,我县陈焕堂等27名烈士编写录入《新昌县志》。完成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工程,建成红色印记馆。完成全县20处散葬烈士墓迁移入园,2处散葬烈士墓就地修缮维护,并对马坑等战斗烈士墓和烈士陵园进行修缮。圆满举行清明代祭扫和9.30烈士纪念日活动;落实“关爱+帮扶”机制,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团体、优秀退役军人、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的关爱帮扶机制。各类社会组织,优秀退役军人代表等开展帮扶关爱活动。抓好“安置+军休”保障,安置工作坚持“重牺牲奉献、重实绩贡献”导向,确保阳光公正。2022年度完成营职及以下军转干部2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退出消防员)14名的安置工作。完成103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报到接收和档案数字化,做好适应性培训、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升军休服务管理水平,全市范围内首创“军休干部医疗服务”项目。依托军休APP,及时掌握军休干部、家属的生活和身体情况;二是拉高标杆提升争先力。双拥创建方面,今年是双拥创建冲刺攻坚年,创建宣传片进入实质性制片,推进双拥工作新模式,按月通报倒逼成员单位做好查漏补缺。双拥主题公园建成投用,完成首次拥军支前队伍集结演练,举行“双拥主题月·喜迎二十大”崇军大讲堂。开展各类进军营活动12场。服务站创建方面,今年完成22个省级“新时代枫桥式”和3个市级“双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目标。同时提升服务站运行服务水平,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信息实现共享,12个乡镇(街道)完成视频监控安装并接入军人e家平台,制定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八项工作机制”、乡镇(街道)服务站15项运行机制,建立“轮值站长”制度。另外,重点打造“万丰奥特控股集团”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市肯定并作书面交流。试点建设方面,新昌作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全省首批11个县级试点地区之一,2月启动实行专班化运作,超额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目前建档立卡存量完成率99.98%,办理优待证申领12398,完成制卡发卡11841,发卡率95.51%。我县活用公安“一照通用”获取优待证头像的亮点举措得到省市肯定,相关工作经验在市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中刊登。三是敢于创新提升变革力。聚焦痛点难点推进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数字化应用,“军人e家”场景贯通应用情况居全市前三。建设法律服务数字场景应用,10月底上线;退役军人事项办理实现便民,依托信息手段,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事项下沉,进便民服务中心,强化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帮办代办;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新模式,做好就业创业信息采集,建立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信息库,开展就(创)业情况动态调查摸底,动员21家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加入就业创业促进会。进行常态化“零就业”退役军人家庭摸排,实现动态清零。开展10期线上招聘会,推出3个专职教练员岗位。11月初召开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共协调25家优质企业,提供100余个工作岗位。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数字化场景应用,新昌招聘网联通“军人e家”,实时提供招聘信息,并对有就业需求的42名退役军人进行智能匹配进行智推。筹划退役军人创业园建设,计划在年底前挂牌成立。建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才库,树立优秀典型,盛文斌、梁樟军、高锋等退役军人,在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总结取得的成绩同时,我县退役军人工作还面临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退役军人服务站“智治”水平还需提升,功能需拓展,精准服务、精密“智治”途径还需破题;二是共建共享的双拥模式还未完全形成。社会化双拥还需深入,全民参与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意识还需增强;三是服务退役军人奔共富仍面临挑战,如何通过政治思想引领,先进典型树立,创业就业保障,普惠+优待等凝聚退役军人奋进新时代、履行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的新方式新办法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基层人员服务保障力量还需增强。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县将根据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引导全县退役军人努力在“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中彰显更大作为。
(一)聚焦两项创建,实现优化发展。一是确保第八轮“省
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成功。对照创建标准,凝聚双拥成员单位力量,以“首创即成,首创必成”的决心,进行最后数秒冲刺,营造全社会“崇军爱军”新风尚。二是继续做好服务站各项创建。根据省市下达的年度创建指标,继续做好全国、省级、市级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
(二)聚焦精英带动,释放共建活力。鼓励引导党员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在党组织、议事组织和调解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初步建立以退役军人为主要力量的志愿服务体系。持续开展面向退役军人的专项普法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持续挖掘退役军人典型。
(三)聚焦服务保障,激发建功热情。一是持续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不断充实英才储备库,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园功能不断优化,进一步健全导师领路、老兵帮带等工作机制,重点发动青年退役军人带头创业,吸引优秀退役军人回乡创业。二是稳步推进数字化改革。继续推广使用“军人e家”管理平台,做好“军人e家”就业岗位智推,抓好法律援助应用上线后的推广使用,持续谋划一到两个贴近实际的应用场景。三是落实落细优抚优待。组织优抚对象短期疗养,义务兵父母、烈士遗属体检,开展清明烈士祭扫、9.30烈士纪念日活动,进行春节、八一走访慰问,按规定发放各类抚恤金及生活补贴。常态化做好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建立优待证管理制度和开放式分类别基本优待目录清单。
四、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要求,新昌未来五年退役军人工作要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为目标,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持续唱响“天姥兵锋”退役军人党建品牌,退役军人事业取得明显发展,政府服务保障退役军人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新昌辨识度的退役军人亮点工作。全社会关心关爱退役军人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尊崇度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作用发挥更加有力,荣誉感、获得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一)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双拥工作新局面。一是启动第九轮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军地联动双拥共建活动,推进社会化拥军,基层双拥规范化建设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二是不断完善优待优抚工作体系,加强优抚对象信息管理和资金监督管理,深入探索社会化优抚模式;三是持续推动全社会崇尚英烈的良好风尚,组织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大力宣传英雄烈士事迹;四是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并不断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烈士纪念设施精品展陈,优化讲解内容,探索线上讲解,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用进一步彰显。
(二)着力提升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工作质量。一是强化移交安置刚性落实,提升制度化、规范性、科学化水平,高质量完成年度安置各项任务,确保转业军官安置进公务员(含参公)队伍100%,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安置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100%。二是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力度增强,做好就业创业政策归集,形成政府、企业、组织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政策、制度、文化等多项措施迭代更新的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创业园孵化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孵化成功的企业探索进入我县各小微产业园进行进一步生产发展,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导师制”、“就业创业服务代办制”作用更加明显,“拥军贷”金融产品融资优惠种类增加、力度增强,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典型,达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三是发挥教育培训实效。做好从军营到地方的衔接辅导。紧跟新昌本地产业发展趋势和招商引资大环境,提升技能培训针对性,实现退役军人“培训即就业”。走“集成化”订单式培训,避免开班困难情况出现,鼓励我县退役军人参加省、市组织的订单式培训。四是规范化管理军休服务机构,谋划军休用房的更新改造,军休活动中心功能更加完善。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广运用军休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达到实时服务、智能服务标准。更好落实军休干部政治、生活“两个待遇”,推进军休干部上门医疗服务和智慧养老建设,做好伤病残军人收治休养。
(三)全面打造服务保障和优待帮扶金名片。一是提升服务中心(站)建设,做到合理化布点,规范化建设,实体化动作,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创建指标,同时突出新昌地域特色,塑造智能化退役军人服务站典型,服务体系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回应退役军人合理合法诉求,将服务中心(站)建设成为退役军人的“娘家”。二是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做到“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探索拓展线上帮扶,互帮互助形式呈现多样化,优待目录清单动态充实更新。三是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探索成立退役军人服务联盟,加强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志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社会专项服务、自我志愿服务互为补充的良性互动。
(四)探索建立思政政治和权益维护新机制。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政策,遵循标准的统一性符合国家基本门槛,标准差异性体现公平公正、无可攀比。二是加强退役军思想政治建设,落实落细《退役军人保障法》,以良法善治为导向,推进新时代退役军人法治建设;加强退役军人先进典型队伍建设,从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创业致富、自强不息多方面挖掘,开展“最美”、“模范”等各类评选活动;强化退役军人党员管理,保持退役军人党员先进性,起到先锋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