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9 11:3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综合执法局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努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为“小县六大”再深化、“六个先行”争示范,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我局 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3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1.“学”字当头做功课,展现执法队伍新形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压实党委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等专题学习、研究、部署,推进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结合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实际,制定《2023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2023年度学法计划》,全面压实各科室中队学习任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二是涵养法治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坚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两个确立”落实到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主业上。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局集体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周一夜学”、专家讲学、结对帮学、业务考学、干部自学等方式,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2023年度,全年共开展法制业务培训12次,法律知识专项测试11次。
三是建强法治队伍。坚持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法治属性,修订完善《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新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队伍建设量化督查记分办法》等管理制度,配套建成队伍管理系统,确保执法人员绩效考核透明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制定《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开展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法治队伍。
四是加强普法宣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社区、走进小区,组织开展“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综合行政执法条例”等城市管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023年度,全年共走访社区约15个,下发普法传单约2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540人次。同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和“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执法人员向行政相对人宣传和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将法治宣传引导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巩固提升执法成效。
2.“干”字为本抓执法,实现依法行政新突破
一是对标有广度。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到执法主业上,牢牢把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契机,持续健全执法规范体系。在首次赋权清单的基础上,根据省、市级文件要求,严格把握“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标准,全面横向比较嵊州、诸暨等地区赋权事项调整方案,在征求农业、消防、生态、交通等执法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阶梯式动态调整赋权执法事项,防止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脱节。
二是改革有深度。全力攻坚“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动态优化调整赋权执法事项,赋权事项实施率达66.53%,超过省定50%目标。创新建立“政府派单、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市县乡三级法制审核体系,打造具有新昌辨识度的执法改革新亮点。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提质扩面“一件事”应用场景,新增“建筑垃圾处置”、“僵尸车”等特色监管场景12个,打造执法监管新引擎。该局被评为全省综合行政执法系统队伍规范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揭榜制度建设试点单位。
三是执法有力度。根据《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处罚裁量基准》,细化量化162部法律法规875项行政处罚事项,梳理形成176项“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促进公平公正、依法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县乡队三级法制审核体系,率先全市制定《新昌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操作指引》,创新制定执法标准流程,实现一个执法“标尺”量到底。持续推进建设、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综合执法(含乡镇街道)办理一般程序案件3683件,同比上升58.34%,占全县总量的57.49%,18个领域69个事项实现“首案突破”。
四是守法有尺度。全面落实执法质量考评机制,严格落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行案件“五级”审核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法制工作例会,从严“一月一评查一通报”的案件评查制度,切实推动办案质效稳步提升,实现“行政复议零撤销、行政诉讼零败诉”。2023年度,全年共开展案卷评查12次,组织重大案件讨论34次,印发《执法质量考评》12期,汇总“以案释法”案例62篇、“执法信息”140篇。
五是服务有温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信用公示机构帮助41家被处罚企业完成83份信用修复。创新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制定《新昌县部门免罚事项清单》,编制推出不予、减轻和从轻处罚“三张清单”,梳理形成企业货运车辆轻微交通违法、未按规定报送劳动者信息或告知相关信息等176项“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累计办理“首违不罚”案件3.8万余起。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志愿者服务”新模式,组织“五进”大服务活动,开展“小宠物大文明”“绿色风尚润新昌”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1500余人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城区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以上,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305个以上。
3.“实”字为基提品质,焕发城市面貌新颜值
一是打造清洁城市。坚决贯彻落实打造“清洁城市”决策部署,紧扣精致花园城市定位,持续推进城管办实体化运作,牵头实施城市功能优化、单位洁化、家具序化、治理标化等四大行动,圆满召开全市最清洁城市 410 行动现场推进会,全面展示老城区复兴焕新颜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推进“双城共建”工作,集中开展户外广告、停车秩序、渣土管理等14大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面完成城区主干道街景、老旧片区民生提升等工程建设,成功创建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2个、省级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样板区2个、街容示范街2条和最清洁单元22个,优化施工围档263处,推动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三是铁腕控违拆违。坚持法治思维,全力推进了迎亚运“两路两侧‘三化一平’”、“治违除患促安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无违建”创建创先争优活动。2023年度,全年共处置违法建筑面积17.32万平方米,完成率433%,完成“三改”建筑面积77.86万平方米,完成率155.6%,并以全省排名第九的成绩,获评2022年度省级“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
4.“新”字为要提效率,释放数字治理新动能
一是拓展应用体系。聚焦城市运行治理多且杂、覆盖范围广且散等痛点堵点,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创新控违、控危、控微三大应用体系,助力实现违章建筑早拆除、危险防范广扩面、小微案件快处置。应用体系运行以来,行政执法效率同比提升 65.6%,执法争议同比下降 40%,相关做法在《浙江政务信息》刊登,并被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
二是创新监管模式。结合镇域所涉及行业领域风险特点,创新“政府派单、综合监管”工作机制,通过乡镇(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的模式,并同步实行分层分级闭环管理。截止目前,开展联合检查行动538人次,减少企业干扰数1860次,检查频次同比下降60%。全面打通12个乡镇综合执法平台,推动综合执法平台与基层治理“四个平台”贯通,实现“服务、监管、执法”一体化运行,完成基层智治线索处置424条,贯通网格事件覆盖条线(领域) 15个。
三是丰富执法模式。拓展丰富专业执法应用,在渣土运输执法领域,实现对渣土运输车辆未密闭运输、“跑、冒、滴、漏”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执法。在餐饮油烟执法领域,通过实时在线油烟监测,提高餐饮油烟监管效率。在街面环境治理领域,探索通过车巡、重点区域视频布控等方式对占道设摊、跨门经营等街面违法行为模拟开展“非现场”执法。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执法案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案卷评查情况来看,总体办案质量不高,除七星街道、镜岭镇、沙溪镇以外,其余镇街存在证据不足、文书瑕疵等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二是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能力相对还不足,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水平不高,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尚未形成。
三是深化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深化。执法改革工作缺亮点,少特色,比如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工作中,对执法改革工作提炼总结不够,工作亮点谋划不足。
三、2024年工作思路
1.深化执法改革。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系统应用,健全监管执法协作机制,不断扩大“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集成度,持续推进“政府派单·综合监管”工作,提升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创新更多智慧执法手段,新增具有新昌辨识度的智慧执法多跨场景,健全控违、控危、控微“三控”应用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2.加强执法监督。加强法制审核中心人员配备、培训,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中心的各项运行制度,规范运行模式,全面开展镇街执法队办理案件的法制审核工作。针对重点突出的问题,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数字化手段,出台疑难案件的执法指引,强化对常见案件办理的培训。加强执法监督,杜绝假案、错案,切实提升执法质量。重点谋划建立执法监督相关制度,构建有力有效的纪委监督、上级监督、法制监督等集成监督体系。
3.加快数智应用。迭代升级智慧城管平台,持续完善县乡一体化平台,全面打通9个乡镇综合执法平台,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实施机制,并进一步推广规范使用,构建“统一指挥、层级分工、部门联动、全域覆盖”的智慧城管综合执法指挥体系,全面提升了全县综合执法整体智治能力,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全面延伸。
4.固强队伍建设。深化推进“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主体能力建设,落实常态化培训机制,力争尽快实现基层执法队员由“专科”到“全科”、由增加队员数量到提升执法质量的转变。围绕执法难点痛点,开展执法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同时,通过完善考核机制,配套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推动下沉执法力量真正在岗履职,提升执法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5.增强普法效应。丰富学习载体,集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学习宣讲。结合中心工作开展普法“八进”活动。持续强化“以案释法”宣传,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浓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