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街道重点工作汇报及明年思路

发布时间:2024-01-04 16: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南明街道

分享:

南明街道作为县城中心区域,一直是全县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推进的主战场、主阵地。今年以来,南明街道牢固树立“十倍好”理念,在“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重要赛道上拉长板、补短板、创样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1月,村集体经济消薄等6个乡镇(街道)通报事项排名连续3个月以上荣获第1位,人才引育等4个指标排名进位超过6个位次,逆袭成为第1名。

一、2023年工作重点:图强争先、敢为善为,推动重点特色出新出彩

一是全链打造工作闭环机制。制定南明2023年五张清单”“重点项目推进表”,倒排时间、明确责任、压茬推进。实行班子成员动态日报送、科室工作周清单、村情社意月述职等3项制度,推动干事、监督成效。贯通运用“浙里干部之家”“浙里兴村治社”等效能平台,开展“半年度村社书记述职”“攻坚四季度、确保全年优”等主题大会,累计奖惩村社书记、机关干部12人次,依照实绩提任中层干部9人,全面构建“定责-履责-考责”闭环。

二是全面释放党建引领效能。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团结共建单位、国企等社会力量,成立“小区网格议事厅”3个,议事小组28个,钟楼社区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小区样板,打造“红鼓议事”“七彩五邻”“新心相连”等社区议事品牌,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个,化解邻里矛盾500余起。

三是全力夯实精致县城建设。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及“最清洁城市”创建,累计整改环境问题6800余处,东溪社区网格在今年社区“擂台赛”中4次荣获第1名,“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连续4个月排名第1。完成“定时定点”越美小区创建任务34个、越美商业街创建27条。聚焦全链融合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将“一老一小”场景建设与社区风貌打造有机结合,成功打造“5-10”分钟步行圈,梅湖、鼓山、茶亭等3个社区入选第四批省级未来社区名单(全县3个入选社区均在南明),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现代社区1个、省级第三批、第四批城镇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4个,数量居全县第1

四是全域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大力推进强村富民工程,重点推出村企联建、闲置房激活等致富模式。以产业带动、政策扶持、结对帮扶为抓手,推动低收入农户上岗创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成立项农整393亩,水田、旱地种植61.8亩,落实冬小麦种植950亩、油菜种植2930亩,超额完成任务。1-11月村经营性收入达1175.19万元,同比增长45.5%,其中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6个、80万元以上7个(分别占比50%58.3%)。

五是全速加快文旅融合步伐。积极探索“精妙乡村”“和美乡村”南明模式,谋划班竹数字生活馆、桃源口袋公园、仙桂观光采摘果园等竞比项目13个。招引文旅项目2个,总投资额5.6亿元,吸引小红书等团队实地踏勘,切实提升南明文旅美誉度。加快推进桃源班竹乡村旅游重点村项目7个。梅湖等4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圈”连续5个月排名全省第一。借助“班竹觅古田园艺术节”“碳水南街·集食行乐”等文旅活动东风,吸引万名观众现场互动,6.1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全面激活“碳水小吃”经济,有力拉动人口消费与文旅经济双增长。

二、最满意的三项工作

一是如城建设蓄势腾飞。为推动“东门如城”早出形象,南明街道以顶真态度、超常举措、非凡担当全面抓好如城片区政策处理。抽调街道骨干、社区副书记,联合村两委干部、联村干部70余人“突击队”,全体脱产、全力攻坚。以“干就干到极致、干就干得精彩“劲头,连续数月“5+2”“白加黑”,梳理解决新民片村级返还款、被征地农民参保、钦寸水库安置点、庙宇搬迁等多个遗留问题,召开各类意见征求会、协商会等100余场,完成未来农场土地征用1540亩、坟墓迁移600余圹、拆除房屋1.4万平方米,兑付补偿资金到户超1亿元,配合核心商务区、中央公园、东环路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率100%,有力推动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容提质,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具有新昌辨识度的示范样板。

二是旧城拆改革新蝶变。南明街道紧紧围绕“小县大城镇”工作路径,大力推进旧城拆改。全年已累计完成里江两岸、钟楼下、大佛寺入口以及望江山等4个区块拆改近1300户签约工作,观音阁区块已进入签约阶段,飞凤纺织等5家企业实现“退二进三”,累计腾挪发展空间超22万平方米,每期拆改体量均为全县之最。针对拆改遗留问题,扎实推进“拔钉清障”行动,平稳化解行政败诉风险案件2件。按期推进鼓山新村、莲湖新村等4个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群众3000余户。率先完成加装电梯5台,任务进度居全县第1加快推动精致县城出韵味,打造现代化山水新城标杆地

三是基层治理创新出彩。今年以来,南明街道从机制创新、路径创新、管理创新的角度出发,全面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南明样板”。在路径方面,“强社公司”为载体,推动10个社区组团发展,打造“社区抱团联营惠民共富”新模式,累计增收近27.8万元,顺利入选我县首批第1批“创新竞比”成果名单。同时在桃源村试点开展今年全县第1个“乡理乡亲”项目,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下沉。在管理方面,强化党建引领协同三方共治,东溪社区新天地小区成为全县第1个“开转封”小区样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现代社区1个、省级第三批、第四批城镇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4个、县级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5个,数量都居全县第1。梅湖、鼓山、茶亭等3个社区入选第四批省级未来社区名单(全县3个入选社区均在南明)。“共建共治共享”已成为南明“城乡现代化”发展日益鲜明、日益厚重的社会底色

三、最遗憾的三项工作

一是垃圾分类工作成效不足。上半年,该项工作在全县排名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虽然街道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并指导村社开展各类垃圾分类活动,但收效还不够明显。部分小区虽然开展了“越美系列”创建,设立了定时定点投放点,但群众的观念一下子难以转变,存在丢包现象较为明显。

二是“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不够高。今年,街道“营商环境事项”已受理办结95件,反映问题主要集中于垃圾分类(垃圾桶设置、秸秆焚烧污染)、征迁(土地评估、房产认定)、城市管理问题(生产生活噪音、违章扬尘)等领域。第一是部分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化解难度较大,少部分征迁案件因涉及政策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重复件增加。第二是下半年营商环境项目库关闭,导致指数降不下来。

三是“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难以挖潜。南明缺乏工业用地资源,相关土地要素难以保障,成长型和大型企业大量外迁。目前,南明仅有规上工业6家,今年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现存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和传统加工制造行业,企业管理和产品研发能力滞后,专利技术意识不强,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创新发展缺少“硬”实力和“强”引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净增数量较少,需加强对接,做好政策服务指导,助力建设高质量高新技术企业。

四、2024年工作思路:超前谋划、破浪前行,推动明年计划落实落细

明年,南明街道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深化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在建设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在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中争当标兵。继续围绕“小县六大”工作路径,锚定“老城新貌、县域标”定位,力争实现县域“第一方阵”、全市“一流街道”的目标,依托自身禀赋优势,依照“五张清单”,全面推动南明“五地”建设,善干实干、奋勇争先,为我县勇闯中国式现代县域实践新路贡献力量。

一是保持先行先试的争先意识,打造党建引领提升的先行地。以党建为引领,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组织建设、党建品牌、基层治理。在组织建设方面,全面争创省级现代社区、未来社区4个、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2个。大力培养村社后备干部,尤其关注几个涉及“2025年村社换届”年龄、能力等问题的村,探索“书记助理”“第一书记”等培养模式,提高后备干部素质水平。在党建品牌方面,以党建带群建的方式整合辖区组织力量,推出南明特色党建品牌,强化“南明先锋”“新益缘”等品牌建设,鼓励村社打造“一社(村)一品”。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积极参与拆改、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深化“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根据省级指定小区名单,全面覆盖小区业委会45个,计划改造“开转封”小区2个,共享法庭1个。

二是保持善作善成的攻坚姿态,打造县域承载能力的主阵地。在东门如城建设方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规划,加快完成望江山区块房屋搬迁腾空及土地征收工作;推进未来社区、棣山安置点、新民安置点建设,形成人员集聚;配合如城办推进未来农场等项目建设,助力东门如城早出形象。在老城有机更新方面,谋划剩余城中村片区拆改,按期完成观音阁腾空;加快东街安置房建设。全面完成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7个,创建“无违建小区1个,抓好阳光房等构筑物专项整治。

三是持敢想敢为的创新理念,打造社会治理探索的新高地。在基层治理方面,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继续推进最清洁县城创建,深入实施410”行动。推进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融合贯通,落实网格机制,建成南明“规范化中队”。建立全县首个易腐垃圾收运管理模式,实现定时定点小区(39个)全覆盖。推进东溪、市中社区和美系列创建。争创省级民主法治村(社)1个以上,市级2个以上。推进班竹、桃源、荘前、联湖等4个和美乡村创建,先行设计数字生活馆、智慧停车场、共富工坊、研学线路规划等,待明年资金到位落地配套建设。

四是保持全域共富的系统思维,打造农商文旅融享的目的地。在消薄提低方面,推广复制强村公司模式,增加村企联建项目,增强造血能力。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挂单奔中”工作,建设升级版“共富农场”,利用如城未来农场项目,加快建立劳动力数据库与低收入人群增收制度,打造直播式共富工坊2个,争取明年12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8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村7个,低收入农户增收达20%以上。在商贸服务方面,明晰南明商贸核心区定位,着力招引一批优质商贸服务,培育商贸限上单位6家(其中餐饮2家)。串联以沃洲路、南街为代表特色小吃街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东镇”等热门旅游打卡点,利用五一等重要节庆,对接省市乃至全国机关单位来南明进行疗休养,举办“毅行大会”等重要赛事活动1场以上,着力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文旅打造方面,推出“南明三味”(诗味、巷味、农味)特色文旅品牌,进一步整合延伸辖区内文创产品、农产品产业链。联动“唐诗之路”沿线各村,集中连片创新打造“天姥唐诗路·梦留桃源里”——桃源里和美片区项目,设计布局未来产业、未来风貌等9个未来场景。建设刘门山“桃源里”微度假民宿群项目,抓好桃源迎仙桥段、刘门山、班竹施家坑房屋征收等政策处理工作,打造“浙韵千宿”2家。深入调研,计划协调解决班竹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刘门山徒步漫游、诗路研学空间、古村风貌提升等3个项目,重启“诗路·班竹”IP品牌,重塑“千万工程”乡村样板,联动天姥山中心,串联桃源片300余亩土地,连片打造“花香稻香麦香”四季诗路风貌带,来带动村民共富、集体增收。

五是保持为民服务的初心情怀,打造民生服务优享的承载地。下沉公共服务供给。深化“乡理乡亲”品牌运营,以星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提档升级仙桂、桃源、班竹3个村服务功能区,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标准型提升改造4,进一步扩充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开发社区颐乐学院、社区食堂、创客中心等区间功能,改建邻里社区活动之家1个。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打造国球进社区(公园)2个,鼓山社区百姓健身房1个。落实民生实事工程。提升整治水利工程,完成海螺水库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梨小余村、甘棠村、望江山村等5个山塘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及雨水管网改造项目3个以及荘前、联湖、桃源、仙桂等4村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推进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及大中修工程2个。流转利用仙桂闲置林地950亩,建设清洁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2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