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5 17: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新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五创图强、四进争先”,县委九方面争先创优等目标任务,勇当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排头兵,明确职责任务,谋划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强执行抓落实,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633.9亩,供地2120.23亩,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县级碳账户,实现单位面积碳汇量位居全省第一,低效林改造流转林地6.8万亩,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然资源力量。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规划引领,腾出发展空间
1.科学规划国土空间
一是扎实推进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逐级上报审查;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资料收集等相关基础工作。二是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含风景名胜区)上报,以及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数据情况核实反馈工作。三是年初召集片区相关单位对重点片区规划建设进行研商,目前已完成儒岙、沃洲、镜岭这三个重点片区功能节点规划研究编制、评审和上报工作,以及2024年重点片区建设项目谋划相关工作。四是2023年度规划额度申请完成12个批次,共计104.68公顷。
2.推动各类专项规划
一是加快编制各类村庄规划。有序推进2023年新一轮“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我县将完成2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目前小将三坑村、镜岭镇西坑村、沙溪镇上蔡岙村等所有的村庄规划已完成初稿。确定重点镇回山镇、儒岙镇、沃洲镇,特色镇镜岭镇、七星新区、老城区(包括城南区块)率先开展控规修编,目前儒岙镇、沃洲镇已通过专家评审,回山镇、镜岭镇已形成评审稿,七星新区和老城区控规修编已完成初稿;同时特别针对磕下区块、城南区块、澄潭区块中的十九峰旅游片区和高新园区等重点区块进行片区规划研究。二是不断完善精致花园城市项目编制。做好新昌县“大三江时代”精致花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项目编制。从新昌全域的角度出发,主要针对新昌城区城市集中建设区约40平方公里统筹资源、挖掘特色、谋划示范。目前,总体城市设计已完成初稿,已完成2轮意见征求,计划于年底前完成最终成果稿。
3.全面摸清资源底数
根据省市统一工作计划,做好重点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形成全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目前,已完成钦寸水库、新昌县罗坑山省级森林公园、巧英水库、门溪水库、长诏水库、澄潭江的确权登记工作,黄泽江(新昌段)、新昌江已基本完成处于扫尾阶段,年底前将完成验收工作。
(二)节约集约,保障发展用地
1.全力攻关 积极争取指标
截至目前,已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633.9亩(含104国道二期1404亩、新中路连接线79亩)。为提供更高效率的土地要素保障,我局多措并举争指标:一是抓住省厅《关于印发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稳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的机遇,积极向省厅争取示范类重大产业项目指标预支和计划年内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接受地方申请跨省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二是合理安排用地计划,保障重点工程,有效保障了朗迪、瑞能、凯诚、新和成、热电厂搬迁等项目的用地需求;对剩余计划指标和先行复垦指标进行和合理的安排,将有效确保科贸、德力石化、诚本轴承、全路程、天雄3D打印等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昌学院、新民未来社区配套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
2.保障土地 护航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以保障经济建设为总目标。继续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截止目前,累计供应土地2120.23亩,其中经营性用地882.86亩,工业用地781.20亩,划拨土地377.03亩。同时,为确保年度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和做地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到“土地等项目、土地等市场”,出台《关于印发加强土地储备和供地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23〕4号),已完成做地3121亩,其中经营性用地做地1321亩,工业用地1800亩。二是坚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供而未用土地整改。截至目前,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30.96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89.27亩。
3.综合整治 推进开发农整效能
今年以来,我局细化责任,深度攻坚,土地综合整治与开发农整“全面抓”,开创规划整治新篇章。4月20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陈龙实地考察了梨小余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对我县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截至目前,一是谋划并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1个,36个子项目中已竣工4个,已实施27个,一、二季度省“十大重点工程”考核评定均为4星。二是单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实施2个,新谋划并上报省厅审批11个,整治范围涉及小将、儒岙等9个乡镇。三是土地开发与“旱改水”项目共计实施1617亩,其中已立项368亩,已招标534亩,已施工480亩,已竣工51亩,已验收12亩;因后期管护种植及地类变更问题未入库项目中,已完成种植1298亩,其中148亩已报备入库。四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先行复垦项目共计实施243亩,其中已立项126亩,已施工102亩,已竣工221亩,已验收11亩;未完成地类变更项目中,已完成种植129亩。五是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共计立项7个,耕地集中连片规模5112亩。六是耕地功能恢复全年要恢复耕地5000亩,目前已种植4054.26亩,通过县级验收1965.30亩。镜岭、回山、儒岙、沃洲、东茗5个乡镇变更调查通过市审查,共计733.81亩。
(三)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1.持续提升生态修复工作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工作。一是已完成新种油茶1005.3735亩落地上图,任务完成率114%;油茶抚育落地上图2525亩,任务完成率100%;战略储备林设计上图253亩;美丽生态廊道设计上图3599亩;健康森林项目5000亩实施完成;与相关单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计46场,累计植树12600余株。二是依托“浙林碳汇”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县级碳账户(全市唯一),将小将林场、天姥林场2933.1亩林地开发碳汇交易,通过科学的森林抚育措施实现单位面积碳汇量位居全省第一。“碳汇先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已获省林业局评审通过,将开展香榧经济林生态经营碳汇项目作业设计和计量监测研究,创新生态修复碳汇补偿机制。
2.全面加强“三松”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建立常态化和长效化防治体系,实现疫情面积和疫木数量双下降。一是全县12个乡镇(街道)和3个林场共成立16支清理专业队,通过数字森防上传除治疫木3638株,完成省下达防治任务的121%,除治面积1.51万亩。我县在前七轮省级松材线虫病除治质量检查的合格率为98%,居全市第一。二是已完成打孔注药“三松”保护工程,注射药剂53503瓶,保护古松、景区松、大径材松32442株,对49棵登记挂牌的古松制定专项保护方案,重点加以保护。
3.完善森林资源保护
一是以县林长制办公室名义印发《县级林长巡林提示单》和《2023年新昌县林长制考核工作细则》,压紧压实责任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主体责任。二是今年以来共争取林地定额指标1440亩,获省追加林地指标960亩,有效保障东门如城、矿地综合利用、天姥山文旅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盘活补充林地指标2500亩,提前为镜岭水库等重大工程项目做准备。三是审核涉林地建设项目79个,占用林地面积1283.904亩(包括临时用地和林地生产设施用房);审批林木采伐190项,蓄积量9973.1287立方米。四是《新昌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罗坑山森林公园规划》已完成初稿。五是推进公益林天然林应用场景全面贯通,实现公益林天然林管理并轨,形成了省级以上公益林385722.2亩和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面积565亩的成果数据。六是完成2022年第一批次37个森林督查案件查处销号工作,销号率100%;2022年第2期森林督察图斑下达22个,目前已完成销号19个,销号率86.36%;另有1个案件待查处,3个待复绿。
4.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积极推进5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小将镇茅洋村发展林下中药材300亩,已完成全部的种植工作;沙溪镇黄坑村发展榧桃套种300亩,已完成种植100余亩;镜岭镇外婆坑村计划发展林下经济300亩,已完成清理工作,种苗已完成预订;澄潭街道里遁山村进行林下菌菇种植50余亩,正在进行清理工作,菌种已培育完成;羽林街道金裕村进行林下菌菇种植50余亩。推进低效林改造项目发展香榧产业,利用毛竹林、板栗林、荒芜果园茶园、荒山荒地等低产低效林地,发展以香榧为重点的名优林,在当地的9个山区乡镇启动推广低效林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林地流转6.8万亩,完成香榧种植3.5万亩。
5.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以耕地智保场景为抓手,深化“田长制”改革,我县共划定耕地保护巡查网格341个,设置县级田长4名,镇级田长49名,村级田长273名,村级巡查员349名,共开展42轮巡查,田长巡查2174次、巡查员巡查12457次。全县接入“耕地智保”场景140个铁塔探头,完工率100%。今年铁塔探头推送疑似两非问题地块40个,全部实现闭环处置。
6.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利用
完成新昌县天姥山文旅产业园儒岙镇官元庙村流杓建筑用花岗岩矿矿业权网上竞拍,完成矿地综合利用345亩。按计划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工作,完成沙溪淦坑村建筑用花岗岩矿、小将平山村建筑用花岗岩矿、南明街道大洋山矿、回山村建筑用凝灰岩矿和澄潭镇神舟萤石矿生态修复,7月5个修复工程已通过县级初步验收。
(四)数字赋能,打造智治新场景
1.数字改革,实现治理创新
根据数字政府建设各项要求,积极贯通并推广县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各个场景。贯通的场景分别为“耕地智保”场景、“不动产智治”场景、“地灾智治”场景、浙里“多规合一”、浙里空间利用、“天巡地查”场景、“绿矿智用”场景、“阳光征地”场景等。
2.整体智治,推进地灾试点建设
围绕“整体智治”各项要求,与乡镇(街道)签订地灾防治责任状,分层级压实地灾防治责任,创新科普教育宣传手段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截至目前,羽林街道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回山镇红联村西塘自然村滑坡治理工程、南明街道盘龙路7号崩塌应急治理工程和七星街道绿景花园后坡崩塌应急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建设,七星街道绿景花园后坡崩塌应急治理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100只无线简易雨量报警器已完成方案设计;10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点已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地灾智治科普小镇创建方案总体方案已完成编写,目前正在进行详细方案设计。
3.压实责任,做好防汛防火准备
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研判管控工作机制建设,按照县防指“八张风险清单”工作要求,持续开展汛前大排查、汛期再排查行动,实现全县291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16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检查全覆盖;强化基层应急保障,深化省千名地质队员“进县驻乡”专项行动;推广“地灾智防”APP使用,实现群测群防员全覆盖,提高巡查和灾险情速报效率。二是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落实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任务4千米,开展“引水灭火”、早期处理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将建设消防蓄水池和消防水桶21只(已建成14只),小将镇等5支森林消防队伍购置完善森林防火设备;加快钦寸水库防火巡护道和天姥山石磁至大草坪防火巡护道与农村公路共建工程;与小将林场、天姥林场等6家森林防火重点单位签订年度《森林防火责任状》。
(五)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管
1.加强巡查处罚力度
共组织日常巡查和跟踪动态巡查582次,发现违法行为88起,违法行为制止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88宗,其中土地案件6件、矿产案件43 件、林业案件39件。
2.开展耕保督察和卫片执法。
完成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2021年耕保督察整改工作,整改率100%。已核查下发的2022年卫片违法问题40宗,现已消除违法状态21宗,剩余19宗已依职权移交其他相关部门,扣减后违法耕占比为0.5%。2023年3月下发部卫片图斑166个,发现问题12宗,已下发各责任单位整改中;5月下发部卫片262个,目前正在核查中,力争将违法耕占比控制在2%内,确保2023年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
3.妥善处理信访矛盾
着力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截止目前共收到信访件177件,已按要求如期答复。省自然资源厅交办“全省自然资源领域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专项行动”交办信访件4件,完成率100%;省信访局交办的协办件9件、县“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交办积案4件,化解率均为100%。
4.做好全县耕地调查整治工作
一是初步摸排出耕地“非农化”问题1577宗,涉及土地面积2904.13亩,已全面完成整改和市级销号。二是2023年全县共计摸排乱占耕地建房图斑5769宗,共涉及非住宅类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图斑178宗,涉及总占地面积 45.77亩,涉及占用耕地39.64亩,永久基本农田 18.66亩。三是我县2022年5月之后新增违法占用耕地,且未消除违法状态问题的有11宗,均已初步处置到位,并通过省里检查。四是目前我县2022年耕保督察确认问题57宗,现已整改完成16宗,2023年耕保督察确认问题82宗,正有序整改推进中。
(六)聚焦服务,着力提速增效
1.用心做好便民服务
一是高效完成办证业务。今年以来,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27543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6648本、不动产登记证明9959本,生成电子证书和电子证明本26607份;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47866次,其中零跑线上查26169人次;办理抵押权首次登记5830件,其中零跑线上办5139件;协助办理查解封登记750件、行政限制139件。上半年营商环境指标晾晒,财产登记指标一直位列标杆,指标行列开展满意率回访工作,已完成随机回访900户,满意率基本维持在98%左右。二是开展不动产登记便民化改革。完成一手房(无预告)业务程线上办测试工作,实现线上申请,线下资料邮寄模式完成登记流程,实现权证零跑办结;开展二手房过户及水电气一件事全流程线上办测试工作,实现全流程线上办;创新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登记新模式,实现原抵押注销登记和新抵押登记的“无缝连接”。三是开展农房确权登记“回头看”。农房登记工作我县任务数34000宗,已完成2978宗,登记数量排名全市第一,但完成率仅为8.76%。四是开展历史遗留办证问题专项服务。对上礼泉村开发的凤山新村楼盘、新春轴承有限公司望湖新村集资房等信访重点问题,积极提出化解意见建议;对章家山、金凤山庄等五个省巡查重点督查小区办证问题,进一步畅通办事通道,主动对接相关科室,简化办证手续。
2.做好学法普法工作
为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我局对内制定了《2023 年度新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学法计划》,组织单位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对外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结合专题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如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澄潭江绿道骑行普法宣传活动,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湿地保护法向群众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3.做好政务公开、信息宣传等工作
利用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多个层面,向上级部门、向社会、向群众传递本单位相关业务动态、政策信息,展示工作进展,为群众答疑解惑,积极发挥部门职能。政务公开方面。今年以来,已办理民生直通车民情反映办件28件,办理/推进企业服务反馈诉求事项61项次,受理并及时答复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件34件,在新昌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发布政务工作信息1425条。信息宣传方面,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绍兴日报》、“我爱新昌”APP等各级媒体发表宣传稿件40余篇,在12个县镇(街道)宣传橱窗张贴全国土地日宣传挂图400余份,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宣传全国土地日、垃圾分类、节能环保等内容;向两办报送信息30余篇。
(七)党建赋能,释放队伍新活力
在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提素质、强作风、促担当、守清廉、优服务”五大目标,继续深化“守望者”党建品牌,扎实开展“自然资源清风五大行动”,大力推进“双建”争先工作,揭榜挂帅,着力打造“清风自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是班子团结凝心聚力,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印发《2023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及分工》《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签订各层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67份,以“强担当、讲实效、促清廉”为开展主题谈话372人次。二是“四支队伍”常抓严管,大力推进执纪监督。坚持以政治监督牵引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今年已明察暗访39次,摸排岗位廉政风险点113条,以“强担当、讲实效、促清廉”为主题谈话372人次,厚植廉洁奉公意识,营造全员清廉的良好氛围。三是加榜挂帅“双建”争先,品牌引领激发活力。坚持党建业务全面融合,打造“廉训课堂”,现已授课395人次;组织“青春心向党,花young说‘青’廉”活动和青年干部廉政宣誓,成立“自然颂·青年说”宣讲团,开展送廉宣讲12场次,参与417人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1.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一是根据省市要求,继续推进县级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相关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二是有序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充分考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需要、结合现有详细规划评估意见,对乡镇街道开展控规、村庄规划编制。三是积极推进详细规划转型。充分总结和运用既有的详细规划编制经验,积极探索存量为主的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不断创新农业、生态、郊野、文化以及其他特定功能单元的规划路径,尽快实现详细规划从城镇空间为主到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全域谋划,从建设用地为主到山水林田湖海全要素统筹,从开发建设为主到开发、保护、整治、修复全方位管控,从技术逻辑到政策逻辑的转型。四是探索开展村庄设计,在符合村庄规划和有关保护规划下,注重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的建(构)筑物等的保护,推行使用乡土化、生态化的建筑材料,保持建筑风格、色彩与乡村地域风貌相协调,体现村庄特色。
2.保障重大项目用地
一是多渠道向上争取新增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年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二是积极配合发改部门做好重大产业项目入库工作,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以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奖励和预支。三是积极将更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争取使用部预留计划指标。四是配合交通、水利等部门,做好甬金高速扩容、镜岭水库、527国道新昌巧英至大市聚段工程土地报批工作,做好鄞州至宁海高速西延(新昌联络线)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工作。五是持续做好农村回迁安置慢工作,确保2024年度无新增回迁安置未解决到位情况。
3.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一是继续做好住宅用地供应调控工作,科学制定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把握供应节奏、规模、用途和时序,早谋划、早安排、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出让规模、布局和时序,2024年计划出让住宅用地500亩以上。二是继续做好产业用地供应保障工作,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供应,积极主动服务,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深化“标准地”改革,新供工业用地 100%按“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2024年计划供应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三是持续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章。在落实好省市“增存挂钩”机制,全面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的基数上,运用好《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171号相关政策,确定好低效用地再开发重点开发区域,2024年计划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0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300亩以上。
4.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一是继续建设绿色矿山,结合浙江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提升矿山企业矿山粉尘污水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水平,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工作。二是继续开展国土绿化美化省市任务。根据2024年省市安排,继续开展退化林修复工作,落实新一轮“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项目,开展省级森林人家、康养基地、森林氧吧等创建工作,做好义务植树等活动宣传。三是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发展。通过林区道路建设、林业生产用房等扶持政策,为加快新昌林业产业发展夯实基础;以林木生产经营随机抽查、林产品质量定期检测的方式,把好本地林产品质量关;持续推进碳汇先行基地建设,探索林业固碳增汇工作,发展林业产业新动能。四是持续完善林长制工作体系,完成林长制考核内容的相关工作,争取向省追加林地定额指标,保障东门如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2023年第1、2、3、4期批次森林督查案件销号工作,争取做到销号率100%。五是及时推进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在三月底前完成集中清理除治任务。
5.保障民生服务发展
一是做好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新昌分仓相关工作,推进自然资源数据归集,发挥平台数据共享功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二是继续加大不动产登记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落实落细“六减”要求,优化企业办事提前介入机制,让绿色通道更畅通;争取财政资金,持续做好林权数据整合、不动产数据质量提升、农经权登记数据接收入库工作,有条件开展林权测绘、不动产智治二期等项目建设工作。三是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及时开展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做到“即生即治”。
6.打击违法保护耕地
一是继续强化土地、矿产、林业等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力度,集中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结合,严厉打击非法占地、非法采矿等行为,严格控制我县违法用地耕占比在2%以内。二是继续做好田长制日常工作,稳抓村级田长、村级巡查员任务完成率;与乡级田长办通力协作,确保铁塔探头下发两非图斑全闭环、真闭环,力争此项工作考核全市排名前两名。
三是为保证我县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确保年度耕地占补平衡,2024年计划继续实施耕地功能恢复约3000亩。
7.深化干部队伍建设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通过培训教育,在学习和实践中凝聚合力,推进全面融合,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更新专业技术知识,进一步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注重每个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一步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