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文广旅游局第二季度重点工作任务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2024-01-05 10:0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文旅局

分享:


(一)指标情况。1-6月,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35.2%,排名全市第一。根据运营商信令显示,6月,我县全域旅游人次75.3万,增长率8.01%,排行全省27位;1-6月,旅游人次496.4万,增长率26.96%,排行全省50位。

(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三合村提升项目目前已全面启动施工,形象进度超过80%;会墅岭村精品村项目目前已启动施工;唐诗之路博物馆数字化展陈项目已完工;文修缮工程稳步推进中,回山建筑群修缮二期工程完工。重大文旅项目半年度完成率84.4%,摸排明年项目,迎接省厅督察。二是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完成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举办文旅融合培训班。完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年中期试点工作情况汇报。组织申报省级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三是创新开展招商推介。做好宣推阵地运营,“诗意新昌”抖音号、视频号更新《下一站,新昌》视频,浏览量达6w+。开通微博,共更新6条内容,阅读量2500+。在十九峰音乐节、华夏口琴艺术节中开展文旅宣推,参加“名城绍兴 喜迎亚运”文旅主题年启动仪式。筹备新昌文旅宣推官培训班活动。筹备上海(南京路)推介会。四是全力推进“五百五千”工程。组织参加全国全省旅游商品大赛;收集上报百县千集信息;启动消费券发放方案编制;摸排符合条件的店铺积极申报省、市、县级百县千碗体验店。

(三)唐诗之路纵深推进。一是深化学术研究。申报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和2023年度全省文化基因转化活化创新项目。承办唐诗之路研究课题暨竺岳兵先生逝世四周年座谈会。唐诗之路研究丛书第二辑第一册《贬谪文化与贬谪诗路》出版。二是加强非遗传承组织张氏伤科、传统砖瓦制作技艺、根雕等项目参加第十五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织参加“博物馆奇妙夜”文创集市活动;完成全县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工作;配合完成省级非遗新昌十番录制采访,商讨新昌十番传承人队伍建设及下一步保护传承计划。三是加强文物保护。大佛寺石弥勒像修缮工程建设完工,并初步通过省文物局验收。东街文物保护组织召开第二次修缮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原则同意方案内容;邀请省文物局专家现场踏勘,提出保护指导意见。审核镜岭水库工程规划报告,反馈确认意见。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修订稿继续征求公众意见。

(四)文化事业稳步发展。一是扎实推进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47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整合圈内文化设施资源,完成文化圈标识标牌上墙,目前均已完成建设并通过省级认定。天姥书房·儒岙馆已完成建设并通过省级认定,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天姥书房·小将馆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提交省级认定,对外开放进行试运行。迎接市、省文物局专家组来新验收3家乡村博物馆。目前已开展“文艺赋美”活动521场,6月全省总排名43名,较5月份上升19名。文化惠民工程已完成下乡演出50多场,送书下乡30423册,送电影下乡1810场、广场电影124场左右。二是常态化推进“双减”工作。重点落实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推进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入驻全国平台工作,要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开通支付宝支付渠道,目前已入驻平台35家,截止7月15日支付宝开通率达到100%,并对新昌县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入驻全国平台情况进行公告。针对暑假重要节点,做好“监管护苗”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三是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加强文化数字化改革,以“浙江智慧文化云”系统为依托,组织四馆一院、乡镇(街道)等做好活动填报、文艺赋美打卡、文化资源资讯精选等各类服务归集,推动新昌文化驾驶舱数据集成;加强“浙里文化圈”推广应用,提高“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每个月服务效能指数。

(五)行业管理加强规范。一是执法检查不断加强。7月,检查场所190家次,日均检查场所11.8家次;对两家涉嫌违法经营的场所立案调查;开展非法出版物专项检查行动、印刷企业专项检查行动。二是安全形势明显改善。上报旅游领域安全生产典型案例4个。对机车音乐节内容安全进行监管。开展日常安全检查,检查企业42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9个。三是行业管理日趋完善。完成行政审批件3件。组织融媒体中心、华数公司参加全市广播电视技能比赛,其中2名参赛选手成绩优异入围省级比赛。开展宾馆酒店垃圾分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