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沙溪镇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24-06-06 16: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沙溪镇

分享:

2024年,我们围绕县委九个方面“争先创优”,树牢“十倍好”理念,谋划了“四味沙溪发展方向、三支队伍管理体系、五个突破专项行动”的“435”工作矩阵,主动对标街道中心镇,努力跑进第一方阵。

1.主攻“四味沙溪”破镇域发展瓶颈。坚持以“‘四味沙溪’——打造动静相宜的运动休闲小镇”为发展方向,在战略规划上抢占先机、换道领跑。第一味是“烟火味”。集镇片区重点推进两个项目:一个是剡街·联甬共富街区项目,该项目集成了商贸交易、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就业创业、农特产品展销等功能属性。另一个是牛肉产业项目,计划在甬金高速路口附近打造一个“场景化”牛肉市场,面积约10亩。同时配套引进一家引领性牛肉饭店,让消费者“来了就想买,吃了还想来”,形成舌尖跳动的中转休憩地。第二味是“激情味”。董村片重点做好提升和突破两篇文章。提升上:改造完善现有的小黄山驴行线、黄金和道漫步线、丛林探险线和峡谷漂流线,夯实可登可探、可飞、可漂、可骑的基础文章。突破上:引进落地两项经济价值较高的业态,一项是赛车,UTV障碍赛车和越野赛车两项赛车道和赛车公园已经初步成型,下步要改造建成赛车管理服务中心,加快体系化建设,推动高规格赛事落地;卡丁竞速赛车已经找好4公里废弃公路作为训练赛道,谋划推进安全设施配置和赛道提升改造项目。第二项是垂钓,计划找好一块闲置山塘区域,对接好一个意向投资商,拟利用闲置水资源打造一个集高端垂钓和水上露营为主的水上运动休闲项目,要加紧与水利部门对接,在可行基础上尽快推进项目落地。第三味是“农耕味”。蔡峰片区重点围绕“稻+”田园综合体,探索“农业生产+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建成钦寸源广场,运营米厂、油厂、年糕厂,提升改造元宝山和三井龙潭游步道,推出风景游、概念游和亲子游线路,推动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共富增收模式再升级。第四味是“浪漫味”。真唐片区重点围绕大庆桥周边,推进情人文化IP一期项目,布局四条感知主线,打造七大特色场景,形成情侣打卡的民俗风情地。

2.建强“三支队伍”解抓人促事难题。坚持以“制度管人,清单管事”为目标,建立健全村干部、机关干部、党员三支队伍管理体系。一是从“管”上发力,锻造过硬农村干部队伍。一方面,拟针对各村不同程度存在的村书记一夫当关,部分两委干部出工不出力现象,制定村干部“三定两考”机制,通过“工作清单+动态飞单”定工作、包组包户清单定网格、负面清单及巡察举报定纪律,以实实在在的任务内容来考出工作实绩,以明明白白的村民代表和群众评价来考出纪律作风。另一方面,拟针对村级微小项目容易滋生“微腐败”现象,探索实施微小(零星)工程廉政风险评估机制,梳理近三年项目清单,列出廉政风险点问题清单,明确问责查处负面清单,通过提前评估预警,降低村干部廉政风险。二是从“育”上发力,激励机关干部担当作为。系统制定“沙场练兵”计划,逐步提升工作标准、业务能力和一线实战能力。开展“效率大练兵”,健全完善工作纪律、办文办会、谈心谈话等十项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乡镇干部工作标准和工作效率;开展“业务大练兵”,依托周一夜学平台,以县级部门业务骨干讲课、外请专家教学、年轻干部赛比等方式,帮助年轻干部增强业务技能;开展“实战大练兵”,选派年轻干部到重点项目一线历练,有效提高实战能力。三是从“进”上发力,强化党员后备力量储备。以党员“进口管理”为切入点,聚焦“源头少、意愿低、发展难”等实际,探索发展党员“三制四式”机制,从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提级抓起,着力构建全覆盖培养、全流程管理、全方位考评三项制度,逐步形成上下一体、内外互补、前后衔接、左右协同四式联动工作新格局,全面消除两年未发展党员村,切实从源头上提高党员队伍质量。

3.实施“五大行动”交争先创优答卷。重点聚焦“补短提升,主动创新”主线,推动低收入群体帮扶、农林水经济、产业升级、项目攻坚、平安稳定五项工作取得新突破。第一个是“提低富民”行动。突出为民纾困,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为突破口,推动无季节性“共富工坊”村村覆盖。一是重振足球产业,发挥义乌商会资源优势,借助定向招工式“沙溪村足球共富工坊”平台,建立就业信息、订单数据、闲散劳力“三张清单”,辐射吸纳周边村庄低收入群体就业。二是提档保姆行业。组建由各村妇联执委形成的“沙溪阿嫂共富工坊”,主动与振元集团对接,探索多元化保姆教育培训、服务保障机制,全面提升从业妇女整体素质。三是培养职业农民。以水蜜桃、蔡峰米等系列农特产品“共富工坊”为抓手,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由低收入群体担任包括日常田间管理、后期加工等“全托管”服务,育好用好本土人才。第二个是“两山”赋能行动。一是做大“林下经济”。延伸低效林改造产业链条,在香榧林套种中药材、水蜜桃等农产品,利用林间道路、连接线工程改造越野赛道,提升经济效益。二是做活“水经济”。围绕生田社至黄金和道沿线,合理布局溪水垂钓、水上运动、房车露营、滨水康养等新业态,以文体旅活动丰富“水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做优“田经济”。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唐家坪村共富农场项目,打造以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农业观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第三个是产业提升行动。一是巩固壮大现代农业。不断扩大“沙溪水蜜桃”“蔡峰有机米”品牌影响力,对农产品分拣、筛选、鉴定后进行统一包装和销售,着力提升品牌附加值。二是做强做优工业经济。深化“政企”合作模式,创新政府服务企业载体,扩大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利用率,实现“政府签约,多企共享”服务模式。三是提档升级乡村旅游。紧紧围绕“四味沙溪”,进一步打响“趣沙溪”营销品牌,按照“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赛事”要求,高水准策划桃花节、漂流节、赛车节、骑行节等成为品牌节会,发布旅游主题宣传视频5个以上。第四个是项目攻坚行动。针对粮食种植谋实。实行片长负责制,年前各村提前制定种粮计划,逐地块引导群众抢抓时节,实施接茬轮作,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多季、一年多收,全年完成粮食种植任务6500亩以上。针对招商引资谋效。突出农业招商和旅游招商,注重发挥乡贤作用,依托山多、林多、水多优势,完成招商项目4个以上(其中农业项目1个以上),新签约项目落地率60%以上。第五个是平安稳定行动。一方面是全域打造“5分钟消防应急救援圈”。沙溪最危险的是火,火最需要的是快,但镇级消防站到蔡峰片区需要25分钟,因此拟在全镇设置5个消防应急救援站,发挥各村和企业志愿消防队作用,整合力量开展应急值班,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是全面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全力落实“大网格全量问题闭环落实”机制,以自然村为单位优化网格设置,定人定责对网格内的隐患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在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点等地开设意见反映窗口,同步开放线上反馈渠道,落实干部常驻、领导坐班、周末延时等制度,全方位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将隐患解决在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