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4 10: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
2024年,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县委“小县六大”出新出彩、“七个攻坚”图强争先决策部署,全力提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美丽优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年,新昌县生态环境质量全市领先,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3,PM2.5平均浓度为22.8微克/立方米,O3平均浓度为124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95.9%,四项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列全市第一,三项指标同比改善,二至四季度PM2.5浓度创近十年来最优。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交接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14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Ⅰ-Ⅲ类,断面达标率为100%;县城、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Ⅰ-Ⅲ类标准,达标率100%,获评2023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绩效复核优秀县。2024年度生态环境满意度得分89.14,全市排名第2,实现得分排名“双提升”。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全市最少,且无重点件、无企业环境问题投诉件。
(二)坚持精准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
1.严排查,紧管控,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一是推进“三江”断面总氮管控,制定实施《新昌县总氮“一点一策”重点管控方案》《新昌县2024年水环境治理提升方案》,开展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排查溯源和系统整治。二是开展“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发现上报自查问题450余个,已全面完成闭环销号。汇总梳理入河排口排查成果,按乡镇街道形成一口一档。三是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2024年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项目清单,指导镇街、园区争创“污水零直排”星级镇街和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四是守牢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组织开展“千吨万人”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查自纠工作,实施3个新增“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的“划、立、治”工作,完成前丁水库等7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2.出重拳、抓实效,全面开展治气攻坚行动。一是牵头成立新昌县环境质量提质进位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开展重点区域污染源巡查督查,及时交办问题落实整改,每日进行分析复盘。调度中心累计开展数据研判300余次,发现并闭环处置问题1000余个。二是加强扬尘治理协调联动。制定《2024年新昌县空气质量监测省控站点“一点一策”实施方案》,开展颗粒物源解析,重抓扬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砂石加工、建筑工地、拆迁工地、道路施工工地、矿山等“8个100%”扬尘防控长效机制和“321”管控措施,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和扬尘防控精细化作业。三是联合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指导帮扶乡镇(街道)开展高空瞭望平台露天焚烧管控工作,有效落实“1530”闭环制度。全面压实责任,每日通报晾晒空气质量改善、镇街秸秆焚烧管控等情况。四是强化重点工业企业有机废气VOCs综合治理,落实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提级改造,开展区域走航服务28次,走航重点企业300余家次,帮助企业整改问题52个。五是加强柴油移动源监管。联合公安进行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弄虚作假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等专项检查,共检测柴油货车3500余辆,处罚尾气超标问题35起,对3家检测机构、1个加油站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罚。六是推进政企协商减排。修订完善《新昌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手册》,制定出台《新昌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联合气象部门强化空气质量会商研判,细化完善重污染天气减排清单,落实涉气企业分级分类管控。
3.严治废、守净土,积极争创四星级“无废城市”。一是“无废城市”建设实现提质升星。完成2023年度全省全域“无废城市”申报工作,顺利承办绍兴市“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积极推进“无废集团”“无废街区”等特色细胞培育工作,全年累计建成“无废细胞”36个,获评省级百优“无废城市细胞”3个,最佳实践案例1个,省级第一批“无废集团”重点培育名单1个。创新推出第一条“无废之窗”研学实践基地线路,组织开展2次研学活动,参与活动100多人次。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进程,本年度危险废物填埋率为10.05%。健全完善小微企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收运覆盖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一收运体系覆盖率已实现动态100%。二是强化土壤源头污染防治。督促2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完成自行检测、隐患排查等年度工作。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3个,均已完成土壤污染初步调查,且全部符合规划用途;加强对5个优先监管地块的管理,其中4个地块已完成调查并符合用地标准,1个地块正在调查中。三是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对国控点位进行规范化建设,已完成升级改造并通过省站验收。新昌经济开发区大明市新区化工集聚区新增地下水风险监控点,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验收流程。国考点位年均水质达到Ⅲ类。四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华佳热电碳排放报告数据检查,推进碳市场关键数据在线接入工作,新昌成功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名单。
(三)坚持生态优先,美丽新昌建设高水平推进
一是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按期完成新昌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五年复核评估材料整理上报,目前处于省级审查阶段。编制《新昌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开展新昌县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研究。二是开展新昌县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现场调查已基本完成。组织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申报工作,2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入选绍兴市级名单,2家企业入选绍兴市生物多样性友好企业名单。三是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全面开展绿盾保护行动,完成14个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43个涉生态保护红线必查点位和70个涉自然保护地自选点位清单核实和上报。对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乡镇进行生态绩效评价考核,拟定资金分配方案,落实资金下拨。四是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职责、理顺机制。核查“浙样生态”平台案件线索18件,完成生态损害赔偿案件6件。
(四)坚持问题导向,生态环境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1.全力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一是推进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和反馈问题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新昌共受理交办信访件18.9件,占全市2.74%,全市最低,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和上报销号,销号工作全市领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涉及新昌共13项问题,其中个性问题3项,反馈问题均已上报整改方案,正在按序整改中。二是完成自查摸排问题整改。上级部门下发涉及新昌县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98项,已全部完成整改。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梳理了5批次47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下发各责任单位,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推动“七张清单”问题销号工作。做好“七张问题清单”中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管控力指数相关工作,全年共完成省级问题销号5个,配合完成省级问题销号4个。
2.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一是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利剑护蓝行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执法月行动、砖瓦窑、废矿物油污染防治等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生态警务系统协作机制,联合多部门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跨部门执法监管率85.7%。加大督导帮扶力度,对全县重点涉气的16家企业进行体检式把脉。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检查企业4000多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20家,作出处罚787.7万元。二是切实提升环境安全监管水平。加大涉气企业巡查力度,组织开展9轮“零点行动”,共检查点位96个,发现并整改问题18个。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监管,针对印染行业、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等开展巡查,立行立改问题3个,查处涉危废案件4起。针对环境风险源企业开展分级分类检查,全年对7家重点风险源企业完成6轮应急隐患排查,发现并整改环境风险问题42处,督促47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备案。三是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根据《绍兴市2024年“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持续提升年”工作方案》,做到“一案一卷一审”,共审查/评查行政处罚案件62件,提出审查/评查意见313条,均按要求进行完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2件。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案卷质量在全市得分及排名较上年均有显著提升。
3.开展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印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年共收到噪声专线举报投诉6件,均已完成闭环反馈,办结率达到100%。打造3个“宁静小区”,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专项联合检查,为全县7000多考生营造宁静的考试和休息环境。完善声环境监测网络,在主要公共区域安装太阳能噪声分贝显示屏5处,直观监测声功能区达标情况。
(五)坚持改革创新,环境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深化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并放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政策红利,加强环评审批“三个主动帮扶”,完成新昌县城区污水应急处理建设工程、新昌县第七人民医院建设工程、东门如城教育基地项目、三门—嵊州天然气管道改建工程等项目审批。全年服务各类改革任务、建设项目现场踏勘67次、项目评审88家次。对2023年度开展环保设施提升改造的企业做好摸底、走访及指导申报工作,向5家企业发放补助近95万元。向7家A类企业发放排污权交易总额的50%作为补贴,共计发放31.8万元。加强环保普法宣讲服务,全年累计普法培训企业130余家次,460余人次。
2.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按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切实从源头控制污染。2024年,共办理环评审批项目47个,规划环评内备案登记表26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69个。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完成排污权市场交易103笔,成交总金额607余万元。做好排污许可日常审核管理,共核发排污许可证171本,排污登记113家,开展排污许可“三强化、三提升”行动,全县工业噪声应纳入排污许可证155家,纳入完成率100%,并完成160家企业VOCs初始排污权核定工作。
4.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生态环境正面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切实提高美丽新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2024年,在中央、省、市、县各媒体平台刊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宣传报道共280余篇,围绕国际无废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开展了多场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将全面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推进更高标准生态文明建设上争当探路先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使命担当。
主要目标:确保空气综合质量全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提升,“三江”交接断面水质年均值保持II类以上,14个市考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乡镇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力争再夺“大禹鼎”银鼎。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6%以上,危险废物填埋率不高于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推进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按期整改,有效管控环境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坚持标本兼治,实现治污更高效。治水方面,深入推进“三江”断面总氮管控,抓早抓实农业面源、生活源、工业源巡查整治等各项工作,力争达到断面总氮管控目标。开展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工作,做好问题隐患排查治理和主体责任落实,完成市下达的治水年度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大明市化工园区废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好3个新增“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的后续管理。治气方面,开展空气质量“攻坚冲刺”行动,进一步压实治气责任,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新增治气专业设备,强化专家力量建设,不断提升精准治气、科学治气能力。深化扬尘源、生活源、移动源、工业源等各类污染源精准管控,坚决打赢夏秋季臭氧和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落实扬尘治理8个100%和“321”管控措施,落实露天焚烧“1530”闭环制度,加大违法露天焚烧行为处罚力度,加强柴油移动源日常管理。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强化NOx和VOCs协同减排,开展低效处理设施专项检查和工业废气排放整治,建立完善VOCs排放源清单,落实分级分类管控,加强污染天气应对。严格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减排项目,确保治气重点任务按期完成。治废方面,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抓好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五大固废领域治理工作,切实提升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继续推进各类“无废细胞”建设,全县建设“无废细胞”不少于30个,积极培育省百优细胞,挖掘更多创新推广案例。净土方面,强化源头防治,加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管理,督促企业做好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工作。加强对重点建设用地的管理,确保变更为“一住两公”的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应调尽调,实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2.加快问题清零,力求环境更安全。抓紧整改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督察反馈问题按期完成整改销号。举一反三,定期开展中央环保督察、省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回头看”和“再督查”,严防交办问题回潮反复。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常态化开展水、气、固废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重点抓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查严办各类涉气类案件。持续抓好生态环境领域七张问题清单工作,压实属地镇街环境污染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责任,进一步推进环境问题发现、反馈、整改闭环工作机制落实。
3.聚力示范创建,力争生态更稳定。继续跟进新昌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五年复核评估工作,力争按要求顺利通过复评。做好新昌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总结工作,及时梳理汇总,确保出成果。继续开展绿盾保护行动,做好有关新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的现场核实和督查整改工作。新昌县沙溪共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完成省级入库后,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昌模式,进一步总结提炼“两山”转化路径的新昌实践。
4.围绕减污降碳,推动发展更高质。聚焦零碳先行、低碳发展,加快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总结提炼低碳试点建设经验,做好相关镇、村的低碳建设服务指导工作,力争高新园区通过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验收。持续做好县重点企业的碳市场相关工作,推动全县形成绿色导向、低碳转型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放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政策红利,做到环评文件级别“应降尽降”、材料“应减尽减”、数据“应享尽享”。围绕项目审批,深化“三个主动帮扶”,推动项目早审批早开工早投产。深入实施环保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A类企业补助,积极宣传A类企业补贴政策,提高企业参与交易积极性。融服务于执法、融指导于监管,帮助企业进行规范化整改提升。强化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宣贯,主动送政策上门,形成企业有需求、部门有回应、技术有支撑的全流程、闭环式工作机制。
5.擦亮党建底色,锻造队伍更精干。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污染防治攻坚各项任务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坚持清廉建设与日常业务同频共振,及时排查并纠正潜在的廉政风险。抓好班子、中层、年轻干部三支队伍建设,班子领导当好表率、中层干部传帮带、年轻干部历练成长,磨砺铸就“干事能成事、成事且干净”的环保铁军队伍。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