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2-19 14: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我们紧扣缩小“三大差距”跑道,结合县域实际,初步谋定“一个目标,三篇文章,九大行动,一大保障”的“1391”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县域样板。

紧扣1个目标: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为主线,紧抓考核指标存量与增量并行发展,确保各项指标“稳三进二走前列”,奋力夺取“神农鼎”。

绘就3篇文章,落实9大行动:

(一)产业提振文章。围绕乡村“土特产富”全链条发展,以产业政策为支点,项目建设为杠杆,加快建设农业“1+4+N”体系,全链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一是稳产保供底线行动。扛稳粮食安全主责,探索“稻菜轮作”、“稻渔共生”等稳粮增效模式,试验示范“机抛秧、旱直播、小农机”等适宜山区种植技术,建设“田管家”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拎稳“菜篮子”工程,开展市级“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探索“国企规模养猪”模式,推进圣迪乐智牧蛋鸡项目加快落地。二是特色农业建设行动。茶叶方面,激发茶叶经典产业新活力,用好“茶保姆”服务中心,推广大佛龙井“溯源标签”,实现茶园高效利用、精品茶全程追溯,办好第二十一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持续打造精品茶特装馆,助力打响大佛龙井区域公用品牌。抢占新式茶发展新赛道,重点培育新茶饮原料“行业龙头”,持续巩固茶产业链产值百亿规模,争取茶叶一产产值超16亿元。渔业方面,围绕打造“光唇鱼之乡”,谋划建设国家级光唇鱼原种场(浙江品晟)和省级马口鱼水产良种场(浙江欣潮),打响“新昌石斑鱼”区域公用品牌。小京生方面,建设小京生精品农业基地,链接“新昌优选”区域公用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高山蔬菜方面,通过指导回山镇申报国家级农业强镇,聚力打响回山西瓜、茭白、茄子等“回味回山”特色产品。中药材方面,建设中药材规模基地,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积极发展药膳产业。同时围绕林下经济发展,推广仿野生白术试验示范,探索榧药、榧龟等复合种养模式,提升低效林改造效益。三是产业平台提能行动。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导向,紧抓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风口,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衔接并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端口,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农业附加值。精准开展农业招商,推进循环农业产业园等亿元项目落地见效,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任务,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省级“土特产”精品试点项目1个。

(二)乡村提质文章。强化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产业发展一体融合,点线面梯队式推进未来乡村、和美乡村示范带、和美乡村先行片区等建设,打造共富片区。四是和美乡村深化行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优化“片区化党建联建”机制,推进村庄分类发展,做大做强中心镇和重点村,实现镇村联动、全域发展。点线面推进未来乡村、和美乡村示范带、共富片区建设,全面提升“梅棠雅集”“下岩贝·金山上”共富片区乡村运营,建成投用“东江十里·风起大明”“眉目东南·幸福沃家”共富片区,谋划打造“唐诗路”“钦寸源”示范带,确保省级和美乡村覆盖率60%以上。聚焦片区运营激活,全面提升“梅棠雅集”“下岩贝·金山上”共富片区乡村运营,探索政府、市场、村集体等交叉多元主导模式,推进乡村CEO培育计划,吸引青年入乡发展,通过利用乡村原有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脉络开发产业,打造乡村新业态,拓广市场,增强乡村吸引力,激活乡村造血功能。五是公共服务优化行动。聚力服务优,结合“乡理乡亲”服务流动集市,形成有新昌辨识度的公共服务品牌。聚力人文美,抓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快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开展“村歌”“村BA”“村晚”等乡村文化活动,以文化浸润助推乡村振兴。六是乡村风貌美化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加快推动现代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强化生态源头保护,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乡村蓝绿生态空间。

(三)富民提效文章。坚持农民“精神富”和“口袋富”两手抓,以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为切入,推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七是乡村闲置资源激活行动。打好“土地流转+农业标准地+农业招商”组合拳,发挥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增值效益,以下岩贝·金山上片区民宿产业集聚群为样板,总结提炼农房激活“四大模式”,开展差异化推广。适时开展“共富生态搬迁”,并积极探索开展农村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建设农民公寓房,破解城镇开发边界内建房难问题。八是挂单奔中助力行动。深化“挂单奔中”行动,完善驻村指导员“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扶体系,落地适宜“集体+农户”发展“土特产”项目,拓展产业增收渠道。持续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共富工坊”“共富集市”建设,探索建管运一体模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就业空间。九是乡创人才培优行动。聚焦青年入乡“引育用留”,强化全链条政策供给,持续打响“金绿领”农民培训品牌,争创“茶茗星”浙农智富品牌;谋划打造“1+3+7”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提升改造梅渚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金绿领”现代农创园,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有序流动,为创客开展创业创富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要素保障和落地支撑。

1大保障: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发挥县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结合村级组织换届,以“政策统领、资金统筹、项目统谋”为抓手,构建“联建党委、联村帮扶、联链强产”三联机制体系,为推进“小县六大”再突破、“八个奋力”干出彩,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贡献“三农”力量。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