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4 15: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县司法局
信息来源:
近年来,新昌县司法局针对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频发问题,主动作为,创新举措,通过“三三三”工作法,扎实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三年来,全县累计办理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1317件,涉及大中小企业64家,帮助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
一、打造三大服务平台,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一是打造“零距离”三级实体平台。依托县级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全县16个乡镇(街道)、9个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420基层法律援助联络点,构建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援助工作站为骨干、援助联络点为触角的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全面实现 “受理、审批、指派、调查、处理、回访”一条龙服务,目前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覆盖率100%,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覆盖率98%以上,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三年来累计处置来电来访5246件,提供法律援助案件2021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打造“零门槛”专业咨询平台。秉承“有问必答、弱者必助、解疑释惑、热情服务”理念,组织专职援助律师特别是具有劳动争议纠纷专长的律师参与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窗口值班以及“12348”法律咨询专线值机,为农民工提供24小时“零门槛”免费专业法律咨询服务。近三年累计处置农民工讨薪相关法律咨询2795人。三是打造“零等待”“互联网+”线上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援助”建设,构筑以司法行政网、公共法律服务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四位一体的法律援助便民网,为群众提供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在线申办、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零等待”网上便民维权渠道,全面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切实将农民工援助服务推进到“最后一纳米”。
二、构建三项便捷机制,提高法律援助成效。一是构建“一站式”快速处置机制。制定出台《新昌县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开通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四个当日”“一次性告知制度”“受理代理制”等制度,对涉及民工欠薪申请法律援助的,做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的“四优先”服务,实现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零距离、零等待”的“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提升援助效率。二是构建“1+N”快速联动机制。致力打造“司法局牵头、各部门联动、各行业协作、全社会参与”的“1+N”大援助工作格局,通过加强与人社、市场监督、公安、法院、工会等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完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援助部门工作站作用,以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多渠道、多手段解决民工欠薪法律援助案件,确保及时审批、及时指派律师、及时立案、裁决,最大限度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同时,组织全县7家律师事务所、5家法律服务所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受理代理制”,为符合条件的民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并当好企业法律顾问积极规范企业用工,协调劳资关系。三是构建“网络化”快速纠纷调处机制。优化以大调解中心为龙头,16个乡镇(街道)调委会为基础,484个村(社区)、企业调解组织为触角的县、乡、村三级纠纷调处网络,以建筑工地、轴承企业等欠薪易发行业为重点开展劳资纠纷大排查,坚持“调解优先,能调则调”原则,对劳动争议案件优先通过非诉讼方式进行处置,切实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节约司法资源、缩短纠纷处理时间。三年来成功调处农民工劳动争议纠纷133起,涉及金额697万余元。
三、聚力三线主动服务,夯实援助维权基础。一是强化“体检”消除欠薪苗头。组织全县企业法律顾问开展专项法律“体检”活动,帮助顾问企业建立完善工资发放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可能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增强企业法治观念,从源头上预防欠薪案件的发生。目前全县7家律师事务所53名律师共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约300多家,帮助企业建立“健康档案”300余册。二是深化宣传引导理性维权。将农民工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以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工地、法律进乡村等活动为载体,组织“普法讲师团”以法律咨询、法律宣讲等形式,为农民工兄弟答疑解惑,提供代书、维权指引、代理交涉等多种非诉讼服务。同时,借助媒体、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合法维权相关法规,引导农民工理性维权。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法入企相关活动16场,发布宣传信息1000余条,提供法律咨询800余人次,提供代书服务20余人次。三是优化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一案一卡”案件监督机制,规范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流程、工作制度、跟踪检查、投诉处理,综合运用庭审旁听、案件评查、卷宗检查、受援人回访等手段,对每个案件落实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出台《新昌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实施办法》,组建专业评审团队,通过检查卷宗、听取汇报、征询相关人员意见等方式每年对援助案件质量进行量化考评,切实提高援助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