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31 09: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8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美丽新昌”建设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为引领,进一步规范土地资源管理,优化服务效能,攻坚克难,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其中,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经验分别得到常务副省长冯飞和副省长高兴夫的批示,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分别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得到省自然资源厅的推广;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和土地出让工作再创佳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207.39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0.7%;供应土地3078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7.8%,土地矿产出让金达21.11亿元;土地开发1500亩,完成全年目标的150%;地质灾害“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两年完成的目标顺利实现;农房确权登记率已达90%;527国道新昌段通过自然资源部预审。
一、2018年工作情况
(一)拓宽用地空间,力促经济发展
2018年以来,科学推进规划调整,调整大明市区块1800亩禁止建设区为有条件建设区,争取规划指标906亩,保障了甬金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明市跨国并购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农贸市场批发交流中心等民生项目的顺利落地,进一步拓展了全县发展空间。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207亩,完成全年目标的220.7%。527国道新昌段已通过自然资源部预审。
规范土地与矿权出让,通过网上挂牌出让的方式成功出让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雪头岭饰面用花岗岩矿详查探矿权,全年完成供地3078亩,完成全年目标的307%;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签约的三花控股、新和成、中财管道、SKF轴承、美力科技、连尚科技、通策集团7个重大招商项目,均已完成供地手续,面积916亩。
加强土地调控,做好土地收储,积极盘活存量,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年办理土地征收161宗,合计2816亩;完成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052亩,已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26亩,均完成全年任务的205%。
(二)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围绕“生态效益”,强化土地开发整治,狠抓项目工程进度,加大“三位一体”耕地保护力度,着重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占补“数质平衡”。提请县政府设立“土地开发工作特别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织业务骨干、专家对各项目进行现场走访,做好政策解析工作。全年已完成土地开发1500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57.5亩。
坚守36.38万亩耕地红线和31.2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做好一年一度的省、市耕保领导小组对新昌耕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全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5.6万亩。
落实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印发《新昌县耕地保护补偿实施办法》和《新昌县耕地保护补偿实施细则》,从机制上完善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耕地的保护责任。全县补偿面积合计18.74万亩,补偿资金1322万元。
(三)消除地灾隐患,守护民众安全
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强化督查和业务指导,开展“蹲点”督导,每个隐患点均安排专人跟踪推进,全年实施搬迁治理项目15个,消除威胁539户1764人(两年累计完成项目51个,减少受威胁人口1366户4100人),地质灾害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两年完成”的目标已顺利实现。
成功构建“全域监测网”。重启了下山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示范项目,向上争取省级地质勘查资金370万元,以全省唯一国家级野外科技创新基地——下山监测基地为中心,安装先进监测设备73套,建成数据接收终端平台1个,实现24小时全域监测,险情预警更及时有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精做细。对隐患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巡查1075次,发布预警信息5000余条,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7次。及时更新地灾隐患点警示牌,以创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为抓手,借助“4.22地球日”“6.25土地日”“防灾知识进校园、进礼堂”“安全月”等活动,开展群测群防员业务培训,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
(四)坚持依法行政,消除违法用地
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行为,同时提高行政应复应诉水平。全年共处理行政诉讼案件27宗、行政赔偿申请1宗、行政复议案件4宗,协同县法制办办理申请省市政府复议的征地案件1宗,申请国务院裁决的征地案件2宗。
落实案卷评查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完善“两单一库”,梳理从2017年1月至今的监管事项12项,涉及检查对象225个,涉及检查人员60人。采用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全市国土系统相互检查各类执法案卷,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加大违法用地巡查和处置力度。运用信息、互联网和3S技术,实现日常监督巡查与移动动态巡查相结合,全年共组织日常巡查和跟踪动态巡查2432次,发出《责令停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通知书》128件,违法行为制止率达到100%;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5宗、矿产违法案件15宗,涉及土地面积143.41亩,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行为。
(五)提升服务品质,突出便民利民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数据壁垒,率先完成与绍兴市电子政务办的“一证通办”数据接口,同步上传不动产登记信息84110条、查封登记2721条、抵押登记30699条,是全省首个完成不动产系统与政务服务网的电子档案归档接口的县级单位,并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演示。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网络服务系统,办结网上申请事项100余宗,部分事项实现“零上门”。采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受理环节从原先50分钟提速到30分钟,提速40%。为特殊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累计办结不动产登记事项6.85万宗。
集中人力、物力攻坚克难,按照省定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开展全县所有行政村(A类村、规划撤并自然村、列为拆迁范围村、下山脱贫和地质灾害搬迁村除外)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已发证18695本,确权登记率达到90%。
(六)争取改革试点,探索发展新路
2018年5月,我县颁发了绍兴市首批林权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全市林业确权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10月,林权改革试点通过市级验收。今年以来,东茗乡下岩贝村、澄潭镇朱凤等3村共两个项目被列为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区总面积9326亩,标志着我县的土地整治工作开启了新模式。羽林街道大塘坑村下元建筑用凝灰岩矿和樟树脚建筑用玄武岩矿被列为浙江省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采矿权试点,全省共24个,绍兴市仅此2个。通过试点,可促进资源开发、矿地利用、生态保护三者协调发展。
创新应用无人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执法巡查,通过直升300米高空巡查、360度无死角旋转摄像、画面实时传输等技术手段,扫除地形障碍,精准确认范围,10分钟便能完成传统1小时的人巡任务,实现了“天、地、网”一体化巡查,强扫地质灾害和违法用地监测“死角”。
联合经信、发改、高新园区等单位,首创“供地答辩”精准供地新机制。开展全面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举行全省首场“精准供地答辩会”,组建“局长政策咨询团”,对企业提供全流程咨询及服务,加强企业分类指导,促进产业精准落地。
(七)完善工作机制,全力争先创优
节约集约用地、提升亩均效益的工作经验得到了浙江省常务副省长冯飞和副省长高兴夫的批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得到省自然资源厅的推广,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分别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儒岙、羽林、大市聚、镜岭、城南5个基层国土所被命名为“绍兴市‘四所同创’规范化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
不动产登记窗口被授予“绍兴市工人先锋号”,在绍兴市首届不动产业务比武活动中,凭借扎实的业务基础和优秀的临场表现获得了一等奖。窗口工作人员张亚红耐心细心为群众办理不动产证的行为,收获群众感谢信,被县委书记李宁赞:很好,继续努力!常务副县长柴理明也给予高度肯定:开展向张亚红学习活动。县“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组办公室还专门开展了向张亚红等不动产窗口工作人员学习活动。
编排节目《热血铸国魂》参加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三等奖,并在全县“庆祝建党97周年红色经典诵读晚会”上展演,展现了新昌国土的青春与激情;梁旭忠同志获评“绍兴好人”;邢莉宏同志和章猛同志分别获得省自然资源厅“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摄影比赛一等奖和演讲比赛优秀奖。
(八)注重教育监督,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行风效能。实行“挂图作战”,列出“2018年十大重点”,进度按月上墙“晒比”。印发《新昌县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针对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开展作风专项整治,明确了11个具体问题、31种具体表现以及47项整改要求,开展地毯式排查和清单式整治。精简审批事项,定期开展业务和礼仪培训,形成务实廉洁、依法办事、服务优良的良好风气,以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形式推动工作落实。
大力建设“清廉国土”。组织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干部兼职专项督查,领导干部违规借贷专项整治,“集中整饬纪律、严厉惩治‘四风’”专项行动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建立“123”督查模式,开展作风效能暗访25次,对5个基层所开展党风廉政巡察,开展作风建设常态化督查16次。风险预警常态化。落实“一岗双责”,主动与县纪委、县检察院等部门沟通联动,开展岗位风险点自查自纠。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13位业务骨干进行了岗位调整,排查出各类风险99条,开展任职谈话10人次、任前廉政谈话10人次、提醒谈话31人次,发出事前风险预警5次。
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以“两学一做”和“周一夜学”为载体,大力推进“清廉国土”建设工作。开展“五个一”新春教育周和“周五见”课堂、“国土讲坛”等特色活动,深化信念宗旨、党风廉政、法律法规、业务能力多方面专题教育。已组织党纪党规专项学习5次,举行党纪党规考试2次,举办涉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2次,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53次。
二、2019年工作思路
1、以“重大项目”为导向,确保经济发展更有力。力争通过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消化存量争取奖励指标等形式拓宽用地空间。力争规范供应土地1000亩,确保甬金铁路、527国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大明市跨国并购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和沃西中学等民生项目落地。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要素精准配置和节约利用的水平,配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2、以“节约集约”为导向,确保土地利用更高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争取更多的增减挂钩奖励指标。2019年争取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以上,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亩以上。加大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处置力度,确保违法用地处置率高于95%,2018年度违法耕占比控制在3%以内。
3、以“耕占平衡”为导向,确保耕地保护更扎实。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争取全年完成土地开发1000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立项100亩、“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验收5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立项4万亩,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配合相关部门推进“空倒房整治”,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
4、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确保矿产开发更科学。重点做好回山镇、东茗乡、羽林街道3家矿山的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创建浙东石业、羽林大塘坑、城南凝灰岩矿等3家绿色矿山。推进矿山综合利用试点。进一步规范矿产开发利用,强化矿山储量管理,加强地矿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采矿权人探矿权人信用监督管理。
5、以“最多跑一次”为导向,确保便民服务更优质。加大信息化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深化不动产登记等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力争群众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的进一步增强。
6、以“清廉国土”为导向,确保国土铁军本领强。以“清廉国土”建设为抓手,强化行风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教育,落实一岗双责,真正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勇于担当、纪律严明、廉洁清政的国土铁军。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