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02 16:4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水利水电局
2018年,新昌县水利水电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项目为王”理念,以“确保三个安全、抓好三个一批、规范三个管理”为工作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至12月底完成面上水利投资1.46亿元(不包括钦寸水库),各项水利工作全面推进,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2018年,新昌县获得“国家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县”称号,县防指办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评为防汛综合工作优秀防指办,巧英灌区第八支渠被省水利厅、省节水办评为2018年度浙江省节水型灌区,县水政渔业执法大队被绍兴市水利局绍兴市优秀水政监察队伍,黄泽江干流综合工程2标段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被绍兴市水利局评为2018年度绍兴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叶旦同志被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中成绩突出个人,张晓东同志被省水政监察总队评为2018年度浙江省优秀水政监察人员,俞剑锋同志被绍兴市水利局评为2018年度市级优秀水政监察人员。新昌县水利水电局获2018年度县级机关工作绩效考核A类单位。
一、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1.黄泽江干流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投运。该项目是2018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绍兴市“双十”防洪排涝工程,总投资2.1亿元,全长8km,去年3月28日开工,今年6月5日完工投运,群众满意度和民生获得感颇佳,社会反响很好。
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该项目是全省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总投资2050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km²。现已完成经济林地治理36km²、堤沙堰4座、封禁治理14km²、湿地建设42hm²、沉砂池蓄水池30座、截排水沟15000m等,完成投资2000万元,超额完成年度80%的目标任务,预计明年3月份完成全部工程。
3.农村饮用水改质提升工程。农村饮用水改质提升工程以水源建设为重点,集中供水为方向,以长效管理为保障,立足山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今年任务计划投资3000万元,改造提升54个村2万人。鉴于各村要求和建设积极性,实际下达80个村,受益5万人口。现已完成69个村3.8万人口,完成投资3330万元。
4.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省厅2017年度计划的石缸等5座水库除险加固;列入省厅2018年度建设计划的西桥弄等5座小㈡型水库,计划总投资1791万元,目前西桥弄水库已全部完工,青山庵等4座水库均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扫尾。
5.面上农田水利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总投资3150万元,完成山塘整治20座、小型灌区渠系改造15.4公里、新增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500亩。完成高效节水喷微溉工程6处,受益灌溉面积990亩。农村太平塘整治和百里渠道疏浚工程分别安排专项资金177.8万元和100万元,整治38座太平塘,改造疏浚渠道6.5公里。
6.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2018年启动实施改造9个项目,新增装机2335kw,今年投资1257万元,完成5个项目,新增装机710kw。目前东家富、外泄下、南洲、巧英一级、二级电站已完工并验收,左于二级电站因环保督查暂停环评审批,目前加赶进度,已完成形象进度的90%,预计春节前基本完工;桐桥等5座电站完成投资421万元,超预期完成形象进度72%。长诏、棣山2个水电站积极开展全国绿色水电站创建,已通过省水利厅初验。
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观
1.清淤任务提前超额完成。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清淤任务为30万方。目前已完成西桥弄水库等60个清淤项目,累计方量38.3万方,为市下达计划任务的127%。同时落实第三方复测单位,对完工方量在3000方以上项目进行同步复测复核。
2.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围绕“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改善农村居住水环境”目标,投资600万元建设12个项目,治理5km。
3.“河长制”管理进一步深化。将河长制工作延伸至山塘水库、小微水体。严格执行“一月一考评”制度,会同县治水办每月对全县16个乡镇(街道)辖区内的水域进行考评并排名。通过“月考”,确保河(湖)长全落实,监督检查全方位,日常保洁全保障,水域范围内无漂浮物、无违章建筑、无污水直排。
4.美丽河湖创建扎实开展。联合县治水办出台了《新昌县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为全县河湖描绘了一张五年建设蓝图。成功创建黄泽江、莒根溪2条市级美丽河湖。
三、防汛抗旱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汛期共有6次台风影响我县,按照县委、县政府和省、市防指的总体部署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全力做好各项应对工作,台风和短历时强降雨均未造成大的损失。
1、抓实防汛准备。及时编制完善各类防御预案和操作手册,发放防汛防台抗旱宣传读本2000本,对乡镇防汛责任人、大中型水库负责人、基层水管站站长、水库“三个责任人”等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抢险演练(县级1次、乡镇级3次),组织4个复查组对全县汛前检查情况进行复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办,落实资金50.86万元抢修可采取应急工程措施的项目14个。
2、抓好基层体系管理。健全完善防汛防台群测群防体系,全面实现乡镇(街道)“七个有”、行政村(社区)“八个一”,切实提升我县防汛防台综合能力。该项目概算总投资299.82万元,9月25日通过市水利局组织的竣工验收。完成防汛物资中心仓库的提升改造。
3、部署落实水库安全度汛专项行动。全省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紧急视频会后,立即召开了全县水库安全度汛工作部署会,进行任务分解落实,主要包括“三个人、三个方案、八项任务”,5月底前全部完成。我局分5个组由局领导带队,对全县124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开展了安全度汛专项检查,逐项落实,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4、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按要求足额配备防汛物资和预警设备,今年加强了大中型水库洪水预报系统。入汛后,在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的基础上,实行双岗双值,与气象、国土等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强化监测预警,及时通报水雨情信息, 累计发布雨情、水情、预警信息、工作要求和领导指示等短信37457条次,根据水雨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防台风IV级应急响应5次,Ⅲ级应急响应1次)。
四、依法治水力度持续加强
1.积极贯彻实施《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县人大常委会结合“一季一法”,邀请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马阿祥处长解读《条例》。开展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
2.启动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并通过县政府批复,同时完成了《2018年度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计划》编报,明确了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了部门职责分工,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开展。以落实“三条红线”及“四项制度”为抓手,切实加强取用水管理和实时监控系统维护,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估和污染源普查,开展全县非法无证取水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2016年整改和2017年考核,全县各项考核指标都达到预期目标。
3.有效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年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49项,批复工程水土保持投资13277万元(其中新增投资3235.74万元),防治责任范围245.37hm²,设计拦挡弃土弃渣172.55万m3,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进一步加大了预防监督的工作力度,严格开展了预防监督执法规范建设,狠抓“三权一方案”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协同省厅水保处对杭绍台高铁、杭绍台高速新昌段等省市重点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专项行动37次。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广天地一体化监管,通过水土流失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复核和现场调查复核等,确定新增地表扰动339处,现场复核339处,疑似未批先建1处,超出防治责任范围8处。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去年12月初,通过水利部专家组的考核,今年2月成功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是绍兴市首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市)。6月份,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张文聪率调研组赴新昌县调研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召开现场会,高度肯定新昌县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详细了解我县对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意见建议。12月5日,新昌县作为8个国家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县之一在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4.强化水渔政执法。全年开展水政渔业巡查130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50人次,劝诫约谈嫌疑人40余人,清缴销毁违法捕鱼器具137套、非法捕捞排筏3艘;立案查处水事案件5件、渔业案件15件,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毒鱼线索17件,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移送司法机关19件44人。接县110指挥中心联动指令处警80次。开展“无违建河道”创建,我县今年列入全市“无违建河道”创建名录河道2条(黄泽江莒根溪和沙溪江),共巡查86次,累计拆除涉河涉岸违建点20处33508平方米。推广“民间禁渔护渔”新模式,在去年渔政社会化管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小将镇南洲村、沙溪镇唐家坪村2个村级生态护渔点正式挂牌成立并验收合格。
5.强化行业安全和质量监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实行水利系统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强水利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今年主要对桐桥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扎实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检查,全面推行项目法人第三方抽检,切实提高了质量管理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以排查隐患为主要抓手,抓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巡查县内养殖企业20余次;完成县级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20批次,全部合格;完成省级24批次、市级8批次的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抽样,以及3批次的渔饲料质量抽样,10月底还将完成6批次的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检测抽样;落实技术单位建设县级监管平台1个、养殖企业“四位一体”示范点建设2个,乡镇街道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设备配备3个。
五、水利改革有序展开
1.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今年完成小型水库、重要山塘、堤防、农村供水工程、水文测站、农村水电站等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125个。门溪水库完成标准化创建工作已通过省厅验收,4座小㈠型水库、11段堤防、1处灌区标准化创建通过市级验收,其它通过县级验收。
2.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出成效。全面梳理我局“最多跑一次”事项共24个主项、39子项,完善“一事一指南”“一窗一清单”,实现投资项目办件100%应用平台、100%网上申报、100%系统打通、100%网上审批“四个百分之百”。涉河涉堤占用水域项目,按照“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工作思路,完成13处占用水域审批,并加强批后监督管理。
3.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新昌县沃洲水电站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文件精神(新政复〔2017〕71号),11月9日完成巧英水库和沃洲水电站的资源整合。
六、渔业生产优势明显
全年水产品产量3550吨,比去年增长19.3%左右,产值1.33亿元。
1、溪流性鱼类特色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一是做大做强光唇鱼(即石斑鱼)产业。全县建成达产光唇鱼苗种繁育企业12家,新增孵化大棚3座,2米直径孵化盆200多个,繁育苗种3000万尾,产值1500多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光唇鱼苗种供应基地;商品鱼产出稳步提升,光唇鱼商品鱼销售200吨,产值2000万元。二是加大“新昌石斑鱼”品牌建设。以新昌县水产行业协会为品牌建设实施主体,完成了第二届新昌县水产行业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吸收新会员9家,注册了协会网站。去年央视致富经栏目以新昌县中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光唇鱼养殖节目播出后,市场反响强烈,今年在绍兴电视台《三农一线》栏目通过对石斑鱼从繁殖、培育、销售到烹饪各阶段进行宣传,使新昌石斑鱼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三是巩固南方马口鱼人工繁殖技术科研成果。率先成功突破南方马口鱼人工繁殖技术,今年推广5家单位进行规模化苗种人工繁殖。已销售南方马口鱼商品鱼10吨,繁育马口鱼苗种500万尾,养殖技术在面上推广,将成为我县又一新的产业增长点。
2、鲟鱼产业平稳增长。新昌县来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面提升鱼籽酱出口加工设施,已通过ISO22000标准和欧盟认证、FDA认证,加入国家食品生产“三同”协会,生产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出口鱼籽酱2吨,产值1000多万元。绍兴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工鱼籽酱1吨,产品进入上海、北京等高档饭店。
3.加快渔业产业提升,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建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6处。严管全县12家无公害养殖基地,15家重点养殖企业推行水产品质量合格证管理。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10月底前完成评审,11月发文颁布。
4.超额完成2018年度增殖放流任务。今年省下达的增殖放流任务为138万尾。共投入资金50万元,招标光唇鱼、鲢鱼、黄尾密鲴各类冬片鱼种286多万尾,在12月底完成增殖放流。
另外,较好地完成了基层党建、文明创建、平安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档案、保密等工作及上级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承办县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转交的人大代表建议主办10件、协办2件,办理县政协十屇二次会议转交的委员提案2件。8月31日,县人大常委会就县水利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举行绩效评估和满意度现场测评,满意率达到88.89%,基本满意3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