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2 14:5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科技局
今年以来,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大体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科技支撑共同富裕的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径。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5月,实现全县规上工业研发费用10.1亿元,同比增长20.1%,居全市第三,其中产值亿元以上97家企业研发费用8.62亿元,同比增速17.9%,产值亿元以下企业研发费用1.48亿元,同比增速34.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89.66%,居全市第一;1-6月,完成高端科创园、海创大楼等投资14.63亿元,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6.49亿元。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1.聚焦创新改革,优化创新生态。一是探索科技支撑共同富裕新路径。做实“科技人员创富”细分文章,对标省“知识价值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跑道,重点在科技人员创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下功夫,全力推进薪酬制度、股权激励、进阶管理三大改革,推动科技人员创富增收,“新昌打造科技人员创富新样板,探索共富扩中新路径”的做法入选省共富最佳实践案例(第一批)。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已完成《新昌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试点建设方案(2022-2025年)》初稿。二是健全创新制度体系。修订完善《新昌科技创新20条》,结合三服务活动,上门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有效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上半年,兑现科技政策资金7577.38万元,累计发放创新券98.69万元。三是做好国家创新型县验收工作。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对照《创新型县(市)建设指标体系》的三年任务指标进一步梳理、分析,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同时,积极对上争取,主动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的沟通协调,今年5月已顺利完成科技部验收答辩,目前正在等待最终验收结果。四是成功举办5·31科技日中国县域创新大会。5月31日,以“创新赋能 专精特新”为主题的中国县域创新大会成功举办,大会评选了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十强企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十强企业、十佳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十佳科技创新优秀人才;邀请企业家、科技人员从不同角度向与会人员讲述了创新故事,分享了创新经验,当天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大会人数达到78万人次,全面掀起科技创新新高潮,进一步打响“创新新昌”品牌。
2.聚焦主体培育,激发创新能力。一是抓企业主体培育。重点聚焦“科技引领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编制《新昌县科技创新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实施六大工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专精特新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发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今年以来,组织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申报43家,成功申报首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开发(备案)省级新产品75项,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尖兵”“领雁”重点研发计划需求26项。二是抓创新人才引育。引进“海外工程师”19名,三花智控、京新药业、西密克轴承等3家企业成功入选绍兴市“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项目,组织新和成、三花智控、三雄轴承等3企业申报省领军型团队。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新昌中国计量大学企业创新研究院引入博士后叶永春老师和张航等十一位在读硕士研究生,持续充实研发队伍。充分发挥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三家校地共建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新昌技术转移中心创新资源优势,上半年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5个。
3.聚焦平台建设,强化创新支撑。一是智能纺机创新联合体顺利挂牌。为加快智能纺机关键通用模块与部件、人工智能算法、网络化集群式纺织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纺机行业智能化转型,我县联合浙江大学陈纯院士团队、浙江大学杨小虎软件团队、浙江理工大学胡旭东纺机团队、宁波产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高层次创新团队,组建了智能纺机创新联合体,联合体已于5·31科技日揭牌投运。二是绍兴市研究院联盟新昌分中心成功落地。我县积极打造具有新昌辨识度的高能级研究院创新平台,引进绍兴市研究院联盟新昌分中心,该中心为绍兴市研究院联盟在绍兴市各区、县(市)设立的首家分中心,将以新昌的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三是深化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建设。根据数字化改革迭代深化的要求,以“五张清单”为抓手,持续完善“浙里产学研”应用场景建设,成功入选2022年新昌县数字化项目,加快推进科创驾驶舱2.0、企业画像、专家智能推送、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积分等项目设计与开发,上线运行PC端新版页面。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1443家,个人注册1700多人,入驻创新专家超3000位,入驻服务机构 76家,发布各类榜单977项,促成合作325项,合作金额近2亿,政策兑现近3000万元。
二、下一步打算
我局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强县”战略,围绕深化模式、优化内生、强化外引的“三化”工作思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推动科技创新“新昌模式”迭代升级、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为新昌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主体培育。围绕“科技引领‘专精特新’发展”这一主线,加快构建以“创新型企业(含科小、高企、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全国、全球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引导科技型企业向“专精特新”“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发展。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2家以上,引进高端海外工程师30名以上。
二是做强技术攻关。加快实施“专精特新”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制定出台“揭榜挂帅”具体实施方案,聚焦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完成1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征集、发榜及立项。引导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创新,组织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00项以上。
三是做深协同创新。加快推进智能纺机联合体建设,对智能纺机联合体公司章程、管理架构、运营模式等事项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确定公司地点,开展前期设计规划,准备装修进场,力争年底前投入实际运营,开展纺机智能模块的研发工作。加强科技对接精准度,近期将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联合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采用以线上“云对接”和线下“实地对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型科技对接活动4场。全年组织对接活动50场,实现产学研合作50项以上。
四是做好外拓文章。加快在杭“科创飞地”建设,双城国际新昌科创飞地建成投运,积极对接引进生命健康、汽车电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高壁垒的科技项目3个以上。立足“四招四引”(即招人、招商、招平台、招牌子),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对接合作,在北京中关村设立新昌中关村科创服务中心,探索打造高层次异地科技创新服务窗口。
五是推进共同富裕。制订出台《新昌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试点建设方案》,率先构筑县域科技创新推动共同富裕的“四梁八柱”。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探索创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推动二者在技术创新、信息共享、服务均等、收入保障等领域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形成“1+1>2”的发展合力。围绕省“1+5+N”重大改革体系,进一步理思路、建体系、抓改革,对标省“创业创新活力集成改革”跑道,通过主体培育、要素集聚、平台构建和生态营造等路径,积极探索推动科技人员将创新活力转化为创业热情的县域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