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2-07-18 19: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文旅局

分享: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新昌打造全省文旅融合样板地的关键之年,更是新昌文化旅游提品质、打品牌、出成效的重要之年。县文广旅游局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推动新昌文旅高质量发展。

一、党的建设全面从严。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各级重要会议精神。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逐级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常态化对分管领域的内设机构、下属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和日常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工作,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局中层干部、下属单位负责人以及文艺骨干参会并围绕《讲话》从立场、态度、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交流发言。二是全力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制定《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主动上门与社区对接网格内存在的问题,拟定每周派发任务清单的长期共同创建机制。积极开展“周六创建日”活动,做好网格包联工作。机关干部每人每周为文明县城做一件事。发挥文旅优势,创作完成歌曲《文明之花遍地开》及调腔《文明新昌惠人人》等作品(亮点1)。三是做好疫情防控。第一时间传达各级会议及文件精神,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系统内部管控,严格执行外出报备制度。落实文旅场所管控,及时调整营业与否、容纳人数、消杀工作及“守小门”举措要求,并开展检查督查。抓住隔离酒店作为集中隔离点这一契机,化困境为机遇,创新线上研学模式,在白云山庄、尊蓝山居、养老中心等集中隔离点免费开展“将隔离作为一次研学”活动,开拓潜在旅游市场。积极发挥文旅优势,迅速创作文艺作品,上半年累计创作7件书法作品、2首歌曲作品、2首戏曲作品、2幅国画作品、1件篆刻作品(亮点2)。

二、全域旅游全面发力。一是旅游业“微改造 精提升”勇争上游(亮点3)。县旅游专班于2022年3月启动2021年度“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评选活动,评选出“2021年度新昌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十大示范点”。3月正式启动2021年度省微改造综合评价工作,5月27日,王越晟副县长带队进行了年度综合汇报,展示效果良好。在一季度全省微改造综合评价指标排名中,我县位列13。二是乡村旅游做精出彩。2021年精品村及A级景区村项目已基本验收。2022年A级景区村计划创建17个(其中3A级景区村3个),下达33个A级景区村建设及提升项目,计划投资额约1800万元。截至目前,沃洲镇、儒岙镇、沙溪镇、东茗乡等4个已完成项目设计评审,其他乡镇项目还在设计完善中。精品村建设“景”上添花,元岙村已于3月部分项目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全面启动施工(亮点4);班竹村进行项目调整,预计6月中旬进行招投标;桃源村由于前期探索EPCO模式周期过长,导致项目推进进度迟滞。目前我局已联合街道进行多次实地踏勘,基本核定项目清单。三是全域旅游标识标牌项目如期推进。新昌县全域旅游导示标识系统使用唐风色彩的浙东唐诗名城标识系统,以“李梦白”为形象IP,增加全域旅游全景图、5A景区城“一城十景”图等,并增加数字化和夜视功能。在2020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A级景区城的基础上,2022年,计划投资900万元完善景区城标识标牌建设,向全县景区城、景区镇村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延伸。该项目于4月初完成可研报告和批复,4月底公开发布招标,5月18日完成招标;6月可进行动工建设,如期推进。四是稳步开展规划建设。完成《新昌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完成与公共服务集团联合的茶文化长廊项目的建设与验收。完成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完成对各乡镇街道存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对大佛寺、鼓山公园、市民广场等城区重要景观节点和羽林街道主要资源进行现场踏勘和拍摄,根据工作安排继续推动其他乡镇街道的现场调研工作。正式启动第三批研学基地(营地)的评定工作。谋划“三百工程”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拟订《“三百三生二十变”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亮点5)。

三、唐诗之路纵深推进。一是深化基础研究。陆续完成2021年计划出版的六部研究著作(亮点6),其中李招红编著的《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文化编年史》于2022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并举行《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文化编年史》首发仪式暨诗路文化座谈会。出版发行徐跃龙主编的《天姥山志》。拟定《关于纵深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建设的若干意见(13564)(2022-2026)》。积极申报2022年度社科联研究课题,其中徐跃龙、唐佳文、李招红等课题已立项,并开始系统研究。组织学习卢盛江教授《唐诗之路由来及研究背景》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梳理了研究方向和思路。谋划成立新昌县梦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二是开展推广活动。优化打造“诗路芳菲”舞台剧精品演艺项目。开展“唐诗之路视域下的天姥山”、“新昌-佛教中国化发祥地”等系列讲座和“诗路芳菲 阅读最美”大型研学游活动。参与高铁嵊州新昌站百米铜雕墙和贵宾候车室唐诗之路文化植入,中国龙井茶博物馆(寻茶记)、新昌方志馆、新昌规划馆等展馆唐诗之路文化植入,取得良好效果。筹备浙东唐诗名城建设暨诗路文化学术研究高峰论坛会议。三是推进数字化改革。(亮点7)今年3月启动谋划唐诗之路博物馆提升方案,专门邀请风雅颂文化传播集团现场踏勘,深入研究,并作方案优化,形成“唐诗之路博物馆数字化展陈设计方案”,总投资约500余万元。4月,新昌县被列为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试点县。探索“诗路研学游”应用,聚焦“数字文化”系统中的“文创发展”跑道,通过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建立一个“诗路研学游”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纵、横覆盖的智能化响应、全数据决策支持、全流程协同联动的新架构。目前已完成初步建设方案,正在向省文化和旅游厅争取纳入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场景建设第二批试点。着力建设唐诗之路数字化改革,通过建立唐诗之路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而促进唐诗之路沿线遗存保护,促进沿线项目落地,促进唐诗之路开发利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完整的产业链和诗路、诗景、诗游、诗宴、诗居、诗韵六个应用场景。参加“线上唐诗之路”场景应用演示座谈会。四是加快美食品牌升级。完成“浙东天姥唐诗宴”2.0菜品提质升级(亮点8),创新加入5道新菜品,并赋予诗意名字。全力打造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评选出新一批新昌“浙东天姥唐诗宴”体验店、示范店活动,开展“寻找舌尖上的唐诗”、评选出新昌“浙东天姥唐诗宴”网红店活动,并走出新昌、走进校园、走进食堂。已于5月底,启动新一轮百县千碗·浙东天姥唐诗宴比赛报名程序。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是做好非遗传承文章。(亮点9)新昌非遗馆展陈项目顺利推进,5月27日非遗馆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6月10日展陈项目正式进场施工。时隔7年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申报,我县6个项目全部入围,首战告捷。积极开展第九批县级非遗项目、第七批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庆祝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组织非遗企业参加绍兴市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其中南洲罗汉艺术团和双明民族乐器厂被列入第三批绍兴市非遗传承基地。二是做好文博深度发展文章。(亮点10)县博物馆获得新昌文物修缮工程方面首个省级大奖“浙江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匠心杯”奖。新昌大佛30年来首次大修,目前泥层全部拆除,完成佛身木构架搭建。回山建筑群修缮工程第二期施工单位招标中。光霁桥完成迁建、修缮和验收,从原岙桥里迁建至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的所有文物建筑,全部完成复建并通过验收。“魏晋风度”原创大展开幕。推出数字展览“唐诗之路·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展”,原创线上展览“新昌历代碑刻”展。

五、文化惠民扎实推进。一是升级打造文化阵地。(亮点11)已完成文化驿站建设80%、城市书房建设70%、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86%,力争到6月底完成文化圈建设。将三馆报告厅、圆厅、方厅等公共区域划归县图书馆管理,并对圆厅、方厅启动改造,建设唐诗之路主题图书馆并对外开放,作为县图书馆场馆的有效补充。启动县非遗馆建设,县非遗馆选址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42号,正在改造建设中。二是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以“浙江智慧文化云”2.0系统为抓手,建立完整的公共文化数据中心,形成完整、动态的信息更新,推动文化驾驶舱建设。进一步推进浙里民生“关键小事”应用建设,上架“图书一键借阅”,“文化场馆入馆预约”功能开通使用,贯通“找厕所”应用等。以新昌县特色文献查阅平台、智能书柜、总分馆运营监控管理三大板块为建设内容,打造满意图书馆应用,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查阅、自助借阅等体验感,加快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和文化标识建设重点工作。提交《新昌县文化基因解码报告》,为后续文化基因转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实施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1-3-10”计划,推动1个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落地项目(唐诗之路主题图书馆)建成使用,谋划3个项目的详细设计及10个项目的概念性策划。组织开展文化基因解码项目短视频拍摄,“浙东唐诗名城”、“新昌调腔”、“鼓山书院”、“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等视频参加全省文化基因解码短视频大赛。四是深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实施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县级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场馆对外免费开放。受疫情影响,“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线下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较少,为满足群众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线上讲座、展览等数字化服务。

六、招商推介卓有成效。一是加大市场推介。(亮点12)由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旅游集团、县天姥山文化旅游发展中心联合推出首发列车“诗画浙江 诗意新昌”号,标志着新昌进入“铁公机”时代。举行“寻梦天姥山·行走唐诗路”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疗休养专委会、市场领域主流企业家走进新昌体验活动。截至6月初,已有多组疗休养团队走进诗意新昌,体验康养之旅,为全年疗休养迎来开门红。二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举办万水千山“粽”是情 “诗心自在 文明风采”5.19“中国旅游日”云游新昌系列活动。邀请网红主播走进新昌,体验沉浸式“宅家云游之旅”,特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活动、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等。邀请百万粉丝级网红旅游达人走进新昌,打卡景区景点,品鉴“浙东天姥唐诗宴”,沉浸式体验宋韵美学。通过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发布游玩体验,宣传诗意新昌,吸引广大游客来新寻梦唐诗。三是推进招商项目。目前有意向洽谈项目:城南乡天荷村新时代美丽乡村数字富农共享示范区项目。2021年续建项目中,浙江丰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欢乐世界乐园旅游综合体”项目,目前已投资近2000万元,其中游客集散中心的元岙人家、接待中心已启动建设;欢乐营地已完成游乐设备采购及鬼屋等基础配套工程,接下陆续启动安装游乐设施。

七、市场管理提档升级。一是深入推进执法改革。逐一摸排统计掌上执法系统缺漏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点18处,并将缺漏单位、点位补充完善,助力执法数字化,提升执法效能。配合县编委办以及市文广旅游局、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大综合一体化”综合执法改革调研活动。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行动,对澄潭街道片区企业开展春季专项检查,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二是加强执法检查。以各项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文化市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意识形态检查,查处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假期信息畅通,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截至6月7日,出动执法人员1618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798家次。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开展跨部门专项执法行动10次。各类专项行动8次。行政处罚11件,罚款73540元,没收非法所得92.5元,没收违法物品687个。三是落实安全责任。与全县79家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100%。开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重要节假日节前、节中检查,确保假日安全。开展“除险保安”行动,摸排梳理现有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每月做到3个百分百,即部门检查百分百,企业自查百分百,问题整改百分百。汛期来,开展防汛安全大排查,对景区存在防汛安全的点位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开展安播应急演练,组织融媒体中心、华数数字公司开展安全播出应急演练6次。严格落实节假日、冬奥会、东残奥会、俄乌冲突期间等重保期安全播出保障。四是统筹推进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摸排我县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120多家,及时落实培训机构疫情防控要求。指导开展首批存量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入驻“绍信培”资金监管平台,通过资质审核25家,开启监管按钮30家左右。加强对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管理指导,协调处理相关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相关信访案件,确保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准入平稳过渡。五是做好企业服务。及时兑现企业奖励24.1万元。完成假日旅行社、经贸旅行社三星级品质旅行社评定,指导唐诗之路旅行社、畅游假期旅行社品质旅行社评定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向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传达各级政府部门文件精神,及时解答企业疑问,并向企业进行普法宣传,督查企业做到合法经营、安全经营。新设立场所、续证场所办理证件共计2件。完成各类企业年报63家。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六是开展法治建设。上半年以来,始终坚持以平安建设为导向,维护文化旅游行业的平安稳定,上半年共调节旅游纠纷3起。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集中进行3.18、4.26、5.19、6.16等日子普法宣传,共向市民发放各类宣传手册3000余册,向市民群众及时普及文化旅游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反恐、防诈骗、打击跨境赌博等工作,做好宣传,搞好摸排,为市民营造安全环境。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抓全域旅游。持续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由于上半年较之去年季度成绩有明显下滑。主要失分在发现问题数、投资问题比、民间投资占比低、过夜游客、限上住宿业零售业等指标。下半年针对新的考核办法进行重点攻坚。按期推进景区村、精品村项目建设和全域旅游标识标牌项目。出台《“三百三生二十变”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二、抓唐诗之路。召开唐诗之路研讨会,开展首届中国·新昌诗路国潮文化季——诗路星空朗读,以声音为载体,以浙江四条诗路为主线,以新昌诗路为亮点,全力展现全省诗路文化带的建设成果。继续打造“诗路芳菲”舞台剧精品演艺项目,开展首演和巡演,真正打响“诗路芳菲”演艺品牌。加强学术研究,完成三个课题。编纂完成《新昌故事》第二辑、第三辑。参与线上唐诗之路研究和文化植入浙东唐诗名城文化标识建设。出台《关于纵深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建设的若干意见(13564)(2022-2026)》。

三、抓文物保护。力促新昌非遗馆展陈项目按时竣工。启动回山建筑群修缮工程,加快推进大佛寺石弥勒像和新昌城墙修缮工程完工,出台《新昌县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东街旧城改造区块文物建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向社会公示后,报县政府审核、市文物局备案。大佛寺石弥勒像修缮工程按计划推进,确保工程质量,预计十二月底前完工。完成2处名人故居修缮工程,其中1处名人故居十月份对外开放展示。加快提升唐诗之路博物馆。

四、抓公共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尽早完成省市县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加快80个“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家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3家乡村图书馆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1-3-10”计划,推动3个项目规划和10个项目的概念性策划。

六、抓招商推介。加快完成县招商选资大会战下达的责任任务。重点筛选全县旅游资源,拟对七个地块进行招商推介。鉴于上海疫情形势好转,积极恢复上海客源市场。牵头组织赴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召开招商推广活动,举行江苏、上海、福建“百车万人”游新昌启动仪式。与旅游集团、天姥山发展中心联合举行“乘着高铁游新昌”—网红导游带你游新昌暨万人高铁游新昌启动仪式。参与新天仙配黄金旅游线联合宣传、浙东南旅游联合体合作活动。

七、抓市场监管。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文旅场所严格落实“守小门”、消杀制度、核酸检测制度等防疫举措。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安全监管,确保文物、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无事故。加强执法打击力度,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行动。配合上级部门改革要求,落实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