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 08: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县公安局
信息来源:
近期,我市发生多起注销贷款类案件。该类案件通常是诈骗分子冒充“某APP客服”、“银监会工作人员”等,以“需注销白条/金条贷款账户”、“影响征信”、“降低贷款利率”等为由诱导受害人转款,让受害人根据他们的指引,一步步掉进精心设计的陷阱!
案例一
6月8日,新昌的赵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APP客服的电话,称赵女士在某APP上有一笔贷款需要取消,否则将影响其征信。赵女士听信了对方的话,在对方的指引操作下,下载了一个叫“zoom”的APP,然后在客服的诱导操作下,输入对方所谓的“代码”和“账号”,操作五次累计转账310899元。后来才发现原来对方所谓的“代码”和“账号”就是转账金额和收款账户,遂报警。
真实案例二
6月11日,柯桥的尉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银监会的小组成员,称尉女士的支付宝和银行卡或者微信上的信息还都是大学时候的信息,现在需要更新,如果现在不在手机上操作,就需要去北京现场办理,不更新的话,尉女士的支付宝账户和银行卡都会被冻结。
尉女士信以为真,随后根据骗子的提示,把支付宝和微信上的保障功能关闭,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叫“zoom”的即时语音软件,并进行语音聊天开启屏幕共享。对方先是让尉女士把支付宝里的余额转到银行卡上,随后对方提供了一个跟某银行一模一样的网址,要求尉女士点击进入网站,后在线客服联系尉女士,让其把20万钱转到指定银行卡里进行清算。接着对方声称账号被冻结需继续转账才能解冻。于是,尉女士在被对方蛊惑下,又在手机银行APP上贷款了117000元,且将这笔钱再次转到对方账户。一直过了许久钱未返还,此时尉女士才意识到被骗。
骗局揭秘
该类诈骗的理由及话术,其实无外乎这几种
1、银监会监测到其名下银行账户不安全,有被诈骗风险
2、银监会要求关闭某APP贷款服务,否则会影响征信
3、利率过高,可以帮忙降低贷款利率
4、可以帮助提高某APP金融白条额度
5、可以帮助升级某APP金融金条服务
6、需清空额度提高征信
7、需注销某APP白条否则会影响征信
8、需注销某APP金条否则会影响征信
9、某APP金条贷款利率超过国家标准,为响应国家号召协助国家资产清算中心,需要配合清算进行账户注销,否则影响征信
→目的就是引起当事人恐慌或贪便宜的心理
手法解析
第一步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冒充某APP客服,银监会工作人员等身份,并通过准确报出受害人姓名、所在单位等信息获取信任。告知受害人其开通了“某APP白条”、“某APP金条”等,如不及时关闭将会影响征信。
第二步
诱导受害人下载可以共享屏幕或召开视频会议的软件,要求受骗者进入某会议房间,并共享手机屏幕,从而获悉受骗者有哪些手机银行及其他手机信息。
第三步
通过远程指导受害人操作,引导其将款项转到指定银行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牢记以下几点
1.银监会、某APP客服电话不会主动外呼,外呼客服号码为固定短号。如接到自称银监会、某APP客服的电话,请提高警惕,切勿轻易转账,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号码96110咨询。
2.凡是接到所谓的平台客服提及“贷款账户风险”“影响个人征信”等关键字,都是诈骗!如对方要求登录指定网站、下载屏幕共享或实时通讯软件等协助操作,应果断拒绝;
3.个人征信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陌生人谈及征信切勿慌张。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http://www.pbccrc.org.c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