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5 15: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经信局
2023年以来,县经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保三争二进前列”总目标,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县建设、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全域治理等“五张清单”重点工作,全力筑牢稳增长“压舱石”,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六大工作亮点
1.新昌夺取“浙江制造天工鼎”。5月18日,2023年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首次颁发了“浙江制造天工鼎”。绍兴市(全省第4)以及上虞区(全省第7)、新昌县(全省第8)、越城区(全省第14)成功夺鼎,被授予“浙江制造天工鼎”。“浙江制造天工鼎”是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之后,又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鼎类奖项,也是浙江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
2.新昌入选 2022 年度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激励名单。2023年5月,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浙江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评价结果,我县位列全市第一,列入省考核激励名单,获15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3.新昌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2023年2月,省经信厅公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县(市、区)名单,新昌成功入选,获省财政资金奖励500万元。
4.数字经济的新昌探索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023年3月,《数字经济的新昌探索——对新昌16家上市企业的蹲点调研》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5.《企业为魂 数字为基 奋力开创新提质新格局——新昌数字经济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入选省委组织部第二批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
6.29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省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一)。2023年5月4日,绍兴市经信局公示了2023年度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全市共有94家企业入围,其中新昌29家,认定数量居全市第一。
二、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主要指标稳中有进。1-5月,实现工业增加值82.2亿元,同比增长7.0%,累计增速较4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工业增加值16.4 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市第三,名次较4月份提高三名;1-5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8亿元,累计增长0.8%,增速全市第四;累计完成制造业投资17.2亿元,累计增长9.02%,增速全市第四;完成技改投资7.85亿元,同比下降1.2%,增速全市排名第四。
2.主导行业分化严重。我县三大主导产业呈现“两升一降”态势,其中9个细分行业增速“五升四降”。1-5月份,我县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39.4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制冷设备行业、精密轴承制造行业、精密机床行业、智能纺机行业同比增速分别为7.0%、0.6%、15.8%、-9.0%;我县生命健康产业实现产值101.19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生物医药行业、医疗机械行业、现代纺织行业、智能家居行业增速分别为-2.0%、-11.3%、-7.6%、7.7%。以万丰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大交通)行业实现产值42.77亿元,同比增长8.5%。
3.企业经营效益良好。1-5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52.68亿元,同比下降5.1%;但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增长明显,其中利税总额44.06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总额38.01亿元,同比增长22.4%。销售利润率达到15.04%,比去年同期(11.67%)增长3.4个百分点。1-5月,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4.95亿元,同比增长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54.65%,全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3.96亿元,同比增长6.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89.92%,全市第一。
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深入推进集群聚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紧盯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赛道,对标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绍兴市“双十双百”培育行动要求,制定出台《新昌县“39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2022-2026年)》,做强做优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群,巩固提升生命健康产业群,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大交通)产业群,重点聚焦动力电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构建起完整的“39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新昌县精密滚动轴承产业已申报国家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创新迭代数字经济,加快数字驱动升级。制定《新昌县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有序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工作获得五星评价(全市仅2个)。实施“四+行动”,推进中小企业深度数字化改造模式创新,分层分类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造,已推进50余家配套企业接入数字化协同改造平台系统。新昌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数字经济的相关做法获省委两位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数字化改造评估水平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十。迭代升级轴承产业大脑,完善行业数字仓及主题库建设,提高数据价值化能力,做深做实实现有的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梯队式培育,推荐上报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项目9个,未来工厂培育企业1家。已列入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7个。积极争创省级轴承产品主数据标准建设GPMS省级试点。
3.实施项目攻坚行动,蓄势新兴发展动能。建立《重点工业项目一局长一项目联系责任制》,紧盯项目进度,重点协调指导做好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续建项目24个,新建项目16个,本年计划投资38.4亿元,1-5月已完成投资17.0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4.5%。重大项目全力跑,三花项目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5%。一期项目6月底前全部投产,年产750万套先进换热器建设项目预计10月试生产,实现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开工项目加速拼,16个当年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15个,开工率93.8%,跑出新速度。尚未开工的朗迪,已上报农转用,土地交付、土方清运和场地施工加速推进中;投产项目努力冲,16个计划投产项目,目前8个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其中,斯凯孚三期项目预计11月投产,一至三期项目进入全面投产倒计时,预计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到25亿元以上。同时,五洲等技改项目陆续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4.聚焦企业培优育强,打造优质主体梯队。一方面抓好“小升规”培育。筛选50家企业建立“小升规”后备企业培育库,明确逐月升规梯队安排,编订《升规企业需知》,召开月度升规研商会,逐家进行指导,目前已有4家企业升规入统。另一方面抓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围绕“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开展专精特新专场培训2场,通过线上+线下,辅导+预审,提示+模板的方式,组织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专业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申报评审,上半年新昌县67家企业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29家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2023年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数量居全市第一;6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扎实推进全域治理,有效盘活工业用地。开展低效企业摸排,梳理用地清单,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腾退工作,今年累计回购工业企业用地298.58亩,回租厂房8130.66平方米,落地九曜、安徽慕赛等招商项目11个,积极推进中亚地块、佳艺地块承租企业腾退工作。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做好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1-4月,实现规上工业亩均税收11.4万元/亩,位列全市第1;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56.7万元/亩,位列全市第1。抓好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整治低效企业17家。新昌获得2022年度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评价激励名单,获15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上半年上报省级绿色低碳企业1家,市级绿色低碳企业13家。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接下来,县经信局将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继续保持拼的状态、争的意识、鼓足干事劲头,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为全县冲刺“半年红”决胜“全年红”提供经信支撑。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经济运行稳增长行动。紧盯关键领域,密切关注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指导企业加快产能释放。紧盯关键指标,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增加值贡献大、用电量体量大的重点监管企业,加强水、电、气等先行指标的动态监测。紧盯关键增量,充分发挥新升规企业的稳定增长和重点制造业项目的入库支撑作用,全力推进工业产值、工业投资等数据应统尽统。
二是抓好数实融合提效能行动。强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分层分类开展“N+”“龙头引领+”“平台赋能+”“人才基地+”数字化改造,力争打造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等20家以上。重点实施“龙头引领+配套跟进”的链式数字化改造,争取100家以上企业接入龙头企业协同数字化改造平台,规上企业数字改造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快迭代升级轴承产业大脑及推广应用,推广5G智能检测等场景;完善行业数据仓及主题库建设,提高数据价值化能力,积极争创CPMS(产品主数据标准)省级试点。力争新增5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纳统上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三是抓好梯队培育强主体行动。围绕“4321”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县目标,实施企业规模和质量双倍增行动,大力推进雄鹰、头雁、云雀、新星“四企”培育,遴选发布2023-2024年度“云雀计划”“新星工程”培育企业,对纳入培育的企业在厂房租赁、新增工业用地、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扩大规模,系统性提前跟踪做好招商投产企业的月度升规指导服务,争取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0家,10亿元企业2家。
四是抓好项目建设促投资行动。以省市县重点工业项目为引领,实行一局长一项目联系制,按周汇报、月通报、季约谈,年评价,重点推进三花、新和成、可明生物、SKF三期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动态跟踪管理亿元以上项目库,完善新建、续建、投产、谋划招引四类细分项目清单,推进三花、新和成、可明生物、SKF等重大工业项目分级管理,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力争全年制造业投资达到6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五是抓好腾笼换鸟蓄动能行动。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迭代升级亩均评价方法,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面积在3亩(含)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积极推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狠抓存量土地盘活,重点对农业园、文源等占地100亩以上连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开展集中整治,力争三季度完成回购低效用地400亩以上,全年完成500亩以上。对回购回租的工业地块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腾出用地用于高成长、高产出企业用地,做好“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推动我县“39X”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做好省级清洁生产企业创建工作,争取1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绿色低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