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1-16 10: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分享:

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县发改局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改革、优环境、强保障。半年度GDP增速全市第三,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中6项获得五星评价,五星工程总数排名全市第。成功创建县城承载能力建设省级试点,入围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低效林改造相关做法在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研讨会上作经验分享,并获徐文光常务副省长批示肯定。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十大工程,力争排名进位。一是专班运作闭环推进。组建“一办三组三专班十小组”,建立统一例会、统一简报、统一督导、统一晾晒、统一考评的“五统一”机制,健全周碰头、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的例会推进机制。以向上对接、横向会商、向下服务“三个一”清单抓调度,以“四张清单”为抓手,截至10月,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主要指标清单进度整体达标,22项任务、指标进度超前,问题清单已按时完成整改销号。二是锚定指标争先进位。半年度我县在三个“一号工程”星级评定中获得3个五星、1个四星,19项省对县晾晒指标实现4绿591橙无红”;在“十项重大工程”星级评定中,我县三项工程获得五星评价,连续两个季度无工程列入三星等次,已晾晒的44项指标中24项排名全市前三位。三是有力推进牵头工程。牵头抓好扩大有效投资“ 千项万亿” 工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其中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连续两个季度获全省五星评价,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实现全市后位到五星的突破。

(二)聚焦经济稳进提质,全力攻坚年度任务目标。一是重抓经济形势调度研判。每月定期召开经济运行研商会议,指导责任部门做好GDP相关指标报数工作,并形成每月经济运行分析供领导参阅。今年上半年,我县GDP增长7.8%,排名全市第3,全省第281-8月,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承压”态势,15GDP相关指标中9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5项指标排名全市第1。同时,为更好的把握经济发展动态,每季度认真开展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和中小企业融资调查工作,确保问卷调查率保持高位。二是重抓惠企政策保障。全面对标省8+4”、市“1+9”政策体系,迭代更新我县“1+9”政策和配套实施细则。1-91+9”产业扶持政策累计兑现3.35亿元,完成全年预计兑现资金的86.7%。同步承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国家31”、“省32”、“市33”,结合新昌产业特色,拟定《新昌县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落实民间投资项目中介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大提速行动。三是重抓服务质效提升。加强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标体系培训解读,强化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建立健全每月调度会商、每季分析晾晒工作机制,督促做好各项指标锻长补短、巩固提升,“无感监测”营商指数第一季度列全省第16,第二季度列全省第11

(三)聚焦扩投资优结构,全力筑牢项目发展大盘。一是聚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双抢双争”攻坚行动,1-9月全县有效投资增速19.4%,全市第2位,各结构性指标均衡发展。推进218个政府(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建设,抓好41个第一批、29个第二批、58个第三批新建项目推进实施,截止二季度,共评定“红旗奖”项目9个、“蜗牛奖”项目9个。4个省集中开工项目按计划动工入库,14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全速推进,其中妇幼保健院、浙工院新昌学院、数字物流园3个新建项目通过全力抢工期、排工序,提前一个季度动工入库,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4个市县长项目康佳电子、朗迪药业、科贸实业、德力石化全部落地。二是聚力谋划项目储备。全力配合上级部门抓好镜岭水库、甬金衢上绍兴新昌段及新昌联络线等投资体量大、前期审批长、要素保障难的交通、水利、能源前期项目提前推进,确保重大项目接续有力;积极申报国家用地保障项目,国家重大项目;积极谋划新昌新型算力中心,全力争取纳入国家级规划。三是聚力争取要素资源。全力争指标、争支持,争取专项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已完成110.85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储备,下达债券额度21.6亿元,已发行专项债券项目10个共21.6亿元,全力做好东门如城公共空间地下停车场、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项目等项目发行使用工作;列入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7个,数量全市排名第3位,其中527 国道至新昌大道公路建设工程在列入难度极大的情况下,通过跑省进厅积极对接争取,成功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可争取用地指标225亩;列入2023年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分别是朗迪药业、数字物流园、傲利智能,可争取用地261亩。

(四)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提升战略平台能级。一是推进高能级平台创建。加快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建设,编制《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新昌行动方案》,推进大明市、东门如城等核心区块建设,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工作交流会顺利召开,正式形成嵊新两地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成功争取我县数字贸易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入围全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积极谋划申报嵊新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十九峰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二是探索高质量发展课题。打造“增值式”服务新模式,有力推进中介服务集成改革、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大提速行动。依托省级试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深入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研究,高质量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三是打造高水平合作路径。东西部协作完成消费帮扶2500多万元,吸纳四川地区就业168人,引导企业赴川投资额10000万元,组织捐赠物资375多万元。新衢两地山海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持续深化,双方政企考察团互访交流顺畅合作,“衢江山农馆”落地新昌,已累计销售600多万元。组织开展“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交流活动月,探索与周边都市全产业承接联动文章。

(五)聚焦提升民生品质,全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一是迭代升级顶层设计。绘制全县共同富裕工作的总施工图,出台共同富裕年度要点、“缩小收入差距”年度要点等文件,明确2023年度重点打造的16项标志性成果和试点重点工作,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新增9个县级部门、8个国企、12个乡镇(街道)。完善共同富裕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二是纵深推进试点建设。扎实推进缩小收入差距试点,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4。深化科技赋能增收创富,完善《新昌县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试点建设方案》。加快低效林改造致富,目前已流转土地9.5万亩,种植4万余亩,为全县农村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2200余万元,相关经验做法获《浙里共富》实践创新刊登,获徐文光常务副省长批示肯定,并在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研讨会上作经验分享。开展个体工商户万人增收行动,持续提升户创业创新活力。三是不断开展路径探索。做好“乡理乡亲”服务驿站全县推广,持续打造农村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新昌品牌,争取省级专报信息和领导批示。同时,加快推进困难家庭全系统帮扶相关工作,编制1万户困难家庭分群体全系统帮扶总体方案。“下岩贝·金山上”入选全省首批共富实践观察点,“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项目揭榜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堵点难点问题,探索提供更多共富“新昌方案”。

(六)聚焦保价稳供惠民,全力保障重要民生需求。一是有效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牵头起草《新昌县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力争全年新建公共充电桩400个以上。截至9月底已新建公共充电桩203个,累计建成乡村充电桩127个,提前完成市对县年度目标任务。推进风电示范项目建设,与省发改委积极对接明确项目扩容事宜。1-8月,我县列入全市重大能源项目投资约6.36万元,投资完成率为94.45%,排名全市第2二是有序保障电力供应。优化完善全县迎峰度夏有序用电预案,建立专班运行机制,强化电力科学调度,加快顶峰减荷能力建设,发挥高新园区储能项在电力迎峰度夏期间移峰填谷作用,全县企业生产未受实质性影响。抓好重大项目用能保障,坚决遏止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重大项目用能保障,通过节能审查项目9个,保障项目新增用能5.3万吨标煤。三是有力强化粮食安全。完成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省级考核验收工作。积极开展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本年度共计轮换储备粮9554.7吨,新增植物食用油95吨。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对县级救灾物资库储备的24688件各类生活物资和县内世纪联华超市代储的24000件食品类物资进行了全面梳理核对,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积极贯通“浙江粮仓”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智能物流作业系统、智慧储粮监管系统、智慧安全监管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应用。

(七)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抓实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全面启动推进主题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启动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截止9月底举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 14次,专题党课 6 次,集中学习 15次,交流研讨10 次;通过领导干部领学、集中专题交流研讨、结合实际自学等方式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二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研究制定《2023年新昌县发改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签字背书”制度,共签订责任书59份。强化清廉机关建设,揭榜清廉发改建设示范标杆培育,进一步深化“六廉六不”清廉发改建设实施意见,制定《发改局2023清廉机关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清廉机关建设行动计划》,制定清廉发改建设指数评价参考标准,推进清廉建设责任可量化、进度可衡量、质效可考评。四是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队伍梯队建设,截至9月底调整中层干部共11名,其中平职交流3名,提任中层正职2名,提任中层副职4名,免职2名,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抓好县粮食收储公司纪检巡查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各项整改工作部署到位、责任到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和垃圾分类等志愿工作中,截至9月底共开展 “周六创建日”活动28次,文明交通劝导活动28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谋足长远,提升参谋服务能力一是做好经济监测分析。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稳进提质、塑造变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努力实现全年GDP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晾晒指标实现“蓝绿相宜”,高质量发展指标实现“稳三进二走前列”。二是做好“十五五”规划思路研究。2024年是十五五前期谋划至关重要的一年,需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等,提前谋划和思考“十五五”时期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持续推动新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做好发展平台建设打造。加快推进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的发展建设,争取海关监管场所落地,有序建设数字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实现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综合性战略平台提档升级。

项目为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紧盯项目投资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形成源源不断的投资实物量,为经济稳进提质提供强劲动力。力争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增速15%以上。其中民间投资115亿元,增长20%;政府(国有企业)投资100亿元,增长15%;外商投资3亿元。并按“民间投资冲高、政府投资托底”的思路,逐步提高民间投资占比。二是紧盯项目谋划谋细谋实2024年政府(国有企业)项目,确保交通、水利和能源等主要结构性指标平稳增长,重点谋划一批亟需上、必须上的交通、水利、生态、城市市政、农业农村、产业升级等基础设施项目,抢抓机遇上一批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重大项目,并争取列入国家用地保障、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省重点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省级计划。紧盯省“千项万亿”工程、省重点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三是紧盯城镇化建设。按照“十百千万”四条新昌特色路径,加快修订出台我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围绕产业平台聚焦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四大提升行动,强化明年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储备,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政策赋能,保障争取要素资源一是加大要素争取力度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积极做好2024年专项债券储备申报工作,协同县财政局争取更多债券资金;做好省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等省级重点计划申报工作,争取更多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其他上级要素支持,千方百计促发展、争要素。结合GDP能耗降低率进展情况,强化节能审查制度,抓好落后产能淘汰,为保障重大项目用能腾出更多用能空间。二是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做好与周边“一小时交通圈”都市全产业承接联动文章。充分发挥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强化与周边县市区的交流互动,实现产业发展协同、资源配置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活交流密切,推动新昌开放发展再提升。在对口和山海合作中重点推进产业合作,紧扣我县轴承汽配、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找准结对地区产业互补的契合点和着力点,不断拓展与结对地的产业合作深度广度。加码政策支持服务持续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政策举措及细化举措落实落细,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四个定期”调度评估机制。迭代完善“1+9”政策体系,推进“1+9”政策早修订快兑现,深化落实“开门定政策”系列机制,持续优化政策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

积极探索,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迭代新昌县共同富裕系统架构图,推动年度目标全面完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重大改革迭代深化,标志性成果加快形成,群众感受普遍提升。完成“缩小收入差距”试点验收新昌县“缩小收入差距”试点建设期为20212023年,2024年初将迎来试点验收评估将对照验收办法,全力以赴对各项工作再细化、再完善,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一次性通过验收。二是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深化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紧盯考评,抓实项目和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同时紧盯成果,加强提炼宣传,形成一批具有新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持续深化农村公共服务下沉,在全县全面推开农村公共服务下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实际需要,持续迭代提升服务,并及时提炼典型做法、特色亮点、主要成效,持续打造农村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新昌品牌。三是继续做好粮安价格民生保障。根据市粮安办部署做好2024年度粮安考核准备工作。完成县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探索和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进一步加强应急保供能力。多渠道提升电力供应能力,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电力、天然气)供应平稳有序,谋划推进高新园区储能项目(二期),确保在明年迎峰度夏前完成市对县光伏、储能新增装机任务。持续加强价格监测,保障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继续抓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实行信用修复承诺制度。

全面发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制订2024年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服务业政策修订与兑现工作;做好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等。二是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全力抓好省市县三级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确保服务业投资稳定增长。三是强化中央资金项目管理。针对未验收的中央资金专项项目,根据国家及省的政策规定做好规范管理,深入了解项目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认真督促项目业主整改落实,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四是争取各类政策和要素支持。积极关注中央、省市相关政策,把握产业政策导向,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争取更多的项目和平台进入省级笼子。

(六)实干争先,自身建设与时俱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机关党委直接责任、党支部落实责任的“四责协同”机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扎实推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靠前,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切实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及谈心谈话,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发展改革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