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1-05 10: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市场监管局

分享: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新昌县市场监管局聚焦改革创新、除险保安、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创新发展,织密监管网络,推动市场秩序稳中向好、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一)优服务谋发展,打造亮点成果

1.知识产权保护亮点纷呈。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国家专利金奖2项(新和成、浙江医药),全省仅3项,我县系本届唯一“双金”县。在今年首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评选中,京新药业获专利一等奖。在创新服务云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线上服务,今年全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22亿元。创建全市首个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我县入选浙江省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首批国家重点试点单位。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全国首家县级实践基地落户新昌,有效构建校、政、企“三元一体”共育模式,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等交叉融合。

2.市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以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试点等省级试点为抓手,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落地见效。打造“有温度、有速度、有态度”的政务服务新环境,推进“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设置全市首个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专区,实现“一窗办理”一日办结,市场主体开办网办率达100%;持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下载应用,新设市场主体下载率达98.71%,居全市第1。

3.个体经济培育落实落细。以全省首批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发展现状监测分析“双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具有新昌辨识度的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机制,完成45000余户个体工商户的分型分类。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系列活动,精准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提升个体经济发展质量。

4.网络经营主体增量增速。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加强平台经济监管,攻坚网络经营主体新增,推动县域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助力绍兴市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今年全县新增网络经营主体8902家,总数达12587家,占市场主体比重超20%,增量、增速及占比值均居全市第一。

5.质量品牌建设走深走实。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质量奖和“品字标”品牌培育机制,5家企业申报省、市政府质量奖,新增“品字标”企业8家,2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指导企业研制国际、国家、行业、全国性行业协会团体标准36项,新认定“浙江标准”1项,发布“浙江制造”标准5项,培育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12家,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5项。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我县轴承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已接受2023年五星级平台现场评审(全省仅26个)。质量人才建设成效凸显,我县质量奖及“品字标”企业质量官聘任率实现100%,2家企业案例分获长三角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优秀案例、首席质量官变革创新典型案例。

6.放心消费建设提质扩面。围绕放心消费“提质扩面创特色”目标,深化放心消费“三服务”活动,完成放心消费单位“三服务”1293户。推进放心消费年度“后评价”工作,进一步强化创建主体责任意识,已建成放心消费单位1365家。持续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着力畅通投诉举报通道,加强消费维权宣传引导,优化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已设置消费维权联络站49个,涵盖万达广场、南街、大佛寺景区等商圈和旅游景点。

(二)严监管保安全,守护民生福祉

1.扎实建设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综合市场提升工程,指导钟楼、城东、儒岙、回山等市场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上礼泉市场新创四星级市场,城东、东联、大市聚市场创建五化市场。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2家站点顺利通过验收,获评3星级服务点。提前超额完成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4月底建成养老机构“阳光厨房”10家,完成率达125%。建成阳光食品作坊12家,依托“浙食链”应用,构建小作坊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开展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风险评估,86台老旧电梯均已完成风险隐患评估及整改。

2.深入开展治漠专项行动。积极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燃油加油机计量准确性问题专项治理,推动诚信计量加油站建设。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全面签订承诺书。邀请媒体、计量义务监督员共同参与、监督,全覆盖检查县内加油站40家,强制检定燃油加油机650支,实现辖区内燃油加油机“强制检定、检情公开”100%覆盖、加油站100%赋码管理。累计抽检36家加油站79批次油品。立案查处5起。处置加油站相关投诉举报12件,实现100%清零闭环。

3.构建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牵头联合多部门稳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进“综合查一次”等跨部门综合监管,推行合规经营“体检式”增值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各部门共开展执法检查次数13306次,其中双随机抽查8213次,双随机检查占比达64.83%,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46.23%。

4.打造食安新昌示范样板。认真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攻坚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包保督导完成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配备率均达100%。以沃洲路、演溪路2条小餐饮示范街样板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餐饮服务行业整体面貌。推动学校餐用具消毒房建设,全市首创智能消毒管理系统,目前学校设置消毒房58个,数量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目前,我县已成功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5.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聚焦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一件事”改革,深化“浙食链”扩面贯通应用,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优化食品销售营商环境,强化农贸市场食品安全规范管理,落实食品销售安全双随机监管,打造食品安全精密智控闭环管理体系。目前,全县激活流通环节浙食链1939家,校园配送企业、大型商超、食品批发单位浙食链应用率已达100%。全年组织开展并完成双随机检查403家,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检查8次。

6.全面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国家集采中选药品专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专项、涉疫药械稳质保价专项、亚运会兴奋剂专项、儿童用妆“金盾护童”专项、亚运用妆保障专项、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等专项检查,检查药械化生产经营使用单位763家次,着力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持续推进党员药事志愿服务队活动,累计服务5000人次。

7.全力护航特种设备安全。开展特种设备日常监督、专项、联合、双随机等检查,落实“清单销号式”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已检查单位231家,消除安全隐患157个,下发指令书21份,立案查处9起。深化“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应用,推进公众聚集场所、住宅等电梯物联感知接入1228台,提升电梯应急救援能力和安全监管水平。开展电梯“保险+服务”工作,全县3363台电梯已投保电梯安全责任险,实现住宅、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安全责任险全覆盖。

8.持续关注产品质量安全。开展轴承、非医用口罩、液化石油气减压阀、电线电缆、集成灶、汽柴油、儿童玩具文具、老年用品等重点产品专项检查,每季度公示抽查结果,警示不合格企业;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落实企业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共完成461批次抽样检测工作,其中生产领域抽检160批次,批次合格率100%;流通领域抽检301批次,批次合格率96.35%。

9.有力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持续开展景区收费检查、医美行业收费检查、民宿收费检查、停车场收费检查、药店价格检查、金融行业收费检查、教育行业收费检查等专项价格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已处置价格相关投诉举报103件。

10.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管。按照“问题导向、风险管控、安全托底”的工作思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已办结各类案件429起,办结大要案60起,移送公安案件6件;入选省局典型案例1件;经办的1起知识产权案件入选“国家品保委员会2022-2023年度十佳典型案例”。

(三)提基础塑变革,锻造铁军队伍

1.队伍建设持续发力。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新昌县市场监管局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清廉市场监管建设暨行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要点》,抓好廉政警示教育,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今年,澄潭街道市场监管所、沃洲镇市场监管所通过省市场监管局验收,被命名为“双百”行动示范所。今年,澄潭街道市场监管所、沃洲镇市场监管所通过省市场监管局验收,被命名为“双百”行动示范所;澄潭街道市场监管所入选全省清廉市场监管单元清廉基层所。

2.法治水平不断提升。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加强内部宣传教育,结合“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新昌”建设,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近期,省普法办公室命名第二批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新昌知识产权馆成功入选。

3.服务能力迭代升级。坚持以技术能力迭代升级为核心,推动干部能力提升,持续提高检验检测服务水平,为群众质量计量安全和饮食用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新昌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能力验证项目“药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结果为“满意”;新昌县质量计量检验检测所参加上海材料研究所组织的化学成分、洛氏硬度等2个大项6个小项能力验证均获“满意”结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1.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以创新服务云平台、浙江知识产权在线为依托,强化知识产权数字赋能,深化知识产权“创保运管服”全链条改革。持续推进调解、执法、审判、商业秘密四个“一体化”改革,通过“云上一体化统筹、线下一体化运作”,提升知识产权“快保护”能力;开展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条护航”,先导型、贯标型、示范型企业“三阶梯培育”,许可、检测、证券化“三路径转化”为抓手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三大行动”。

2.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建设。围绕4151先进制造业强县计划,开展千企创牌、千企提质、千企对标、千企认证工程,大力培育品字标企业。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家居等重点产业,针对基础原材料、智能家居产品、汽车零部件等特色行业,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优质标准项目,通过组织开展调研,摸排企业各级各类标准研制需求,开展对各级各类标准研制全流程技术指导。

3.提速企业办事效能。落实企业“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企业开办、准营、变更、注销、迁移等多类型的“一件事一次办”,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助力企业节约办事时间。

4.深入开展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参与浙江省“浙个好”个体工商户公共品牌建设;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打造“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录库,助力个体工商户做优做强。

5.守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线。积极培育校园食堂消毒房建设、小餐饮规范建设等特色亮点工程,深化学校食堂专项整治行动;落实食品安全数字化溯源。探索药品网络销售监管新模式;整合优化药事服务资源,打造“药你幸福”新品牌。

6.强化区域产品质量监管。开展县域块状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发挥技术机构作用,做好县域内轴承、冷配等块状特色产品的质量提升帮扶工作。

7.实施商品市场创建提升工程。在市场改造提升中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进入市场。开展省放心农贸市场、星级农贸市场续创或新创工作,对实行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提供业务指导。

8.推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绍兴市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提升平台经济治理效能。发挥线上线下桥梁纽带作用,打通知识产权、质量、市场、执法等多条业务线,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多业务领域协同”的“网监+”工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