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624002586367K/2024-75350
-
城南乡人民政府
2024-03-26
农业、畜牧业、渔业
部门规范性文件
有效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5-31 18:3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城南乡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城南乡
城南乡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三年行动方案
(2024年—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围绕全县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工作要求,加快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落实全乡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关爱服务制度,探索“扩中”“提低”有效途径,加快打造城南乡“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地”,现结合城南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六次会议精神,以增强兜底功能、增加就业途径、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行动,实现对象全覆盖、举措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解决方案,切实增强低收入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以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切入点,通过“挂单销号、梯度奔中”的方式,建立一村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策,推动政府救助、社会赞助和群众互动的良性循环,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保障并进一步提升,让城南乡更多家庭享有更稳定的收入、更优质的服务、更均等的机会、更丰富的生活。形成“1+3+N”工作模式,建立以城南乡集镇为总,新溪、永丰、岱石片区为纽带、各行政村为补充的信息贯通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每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数新增400人以上。到2026年,实现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长效帮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60%以上低收入群体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三、帮扶对象
本方案所称低收入群体是指户籍在城南乡、家庭成员因故等存在生活困难或相对困难情况,需要政府汇聚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提升其生活水平的家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帮困群体:在册特困、低保和低边对象,以省大救助信息平台数据为准,主要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提升基本生活质量。
(二)帮带群体:从事传统农业,年龄偏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5万元,或因病、因灾等因素造成入不敷出的人员,主要增加收入来源,降低刚性支出负担。
(三)帮创群体:有就业创业意愿,但因就业信息闭塞、就业渠道单一、职业技能匮乏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万元的人员,主要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创业创新能力。
四、政策措施
根据《新昌县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工作要求,以“实现60%以上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核心指标,围绕“五个一”(一乡一基金,一村一工坊,一村一措施,一户一档案,一人一策略)推进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工作,探索以“三个一批”12种方式进行综合帮扶,确保三年计划得到圆满完成。
(一)自我发展增收一批
1.优化茶叶增收增产路径。依托“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建立茶叶收购公平交易监测点,通过监测点交易量和价格估算全乡茶叶亩均收益,透明收购价格,维护茶农经济权益。深化与茶叶企业(千屿茶业)合作,开展种制茶培训指导,提升帮创群体创业技能,稳定茶叶收购价格,提高亩均收益,计划每年为至少600名“三帮”群体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乡村振兴办、市场监督所)
2.增强农特产品产销动能。一是开展粮田托管稳种植。根据非粮化腾退种植计划,鼓励各村开展粮田托管,计划托管500亩粮田,雇佣“三帮”群体开展粮食种植,计划每年为至少300名“三帮”群体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二是发展订单农业增收入。积极对接公共服务集团、县供销社、白云配送、同兴食品、天姥炒货厂、乡贤资源等渠道,以签订收购协议、定向帮扶等形式,保价收购,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计划每年为至少1000名“三帮”群体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三是培育经营大户拓渠道。加大农产品经纪人、产销大户、能工巧匠等农村经营大户的培育力度。凡农村经营大户参加各级培训均给予一定补助。每年计划新增各类农村经营大户不少于5人,通过培育农村经营大户进一步带动“三帮”群体增收。(乡村振兴办)
3.拓展市场增收渠道。结合城南乡现有产业和相关企业需求,与华汇集团、新昌制药厂、白云配送等企业签订定向供货协议,为城南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计划每年通过定向收购方式,为200名“三帮”群体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乡村振兴办、经济发展办)
4.开展闲置资源流转增收。激活闲置农房、土地、山林等资源的经济价值,对大山庄-企石段、天荷磨盘头地块,眉岱王岙水库和五溪中学地块等资源,招引公共服务集团、顺和大酒店等企业,计划每年流转土地资源不少于300亩,房屋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并为50名“三帮”群体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增收不少于3000元。(乡村振兴办、经济发展办)
(二)转移就业稳定一批。
5.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主动对接部门、商会企业、乡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探索部门、企业结对模式,鼓励部门和企业为有技能的“三帮”群体提供就业,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结对;探索与锦卫保安等合作,开发长短结合订单用工,计划每年提供30个“三帮”群体定向岗位,人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结对帮扶学生对象不少于10人。(党建办、综治办)
6.强化“家燕”归巢计划。针对“三帮”家庭大学生实习需求,在寒暑假提供定向的企业、机关实习岗位,同时跟踪该群体就业去向,推荐就业岗位并优先保障其就业。计划每年提供就业、实习岗位分别不少于5个,提供实习期间就餐保障。(党政办、党建办、经济发展办)
7.建成“乡理乡亲”零工市场。根据摸排的“零工”岗位及“三帮”群体需求,建立城南乡“挂单奔中”帮扶“零工库”。鼓励乡、村两级项目施工方为“三帮”群体提供农民工岗位不少于30个,要求村级常态化工作吸纳低收入群体参与村级劳务不少于200个,预计每年为“三帮”群体人均增收不少于3000元。(社会事务办、农经站)
8.增设公益岗位。一是劳务性输出公益岗位。鼓励有条件的村成立项目施工队,提供劳务输出公益岗位,计划每年为100名“三帮”群体增收10000元以上。二是项目性临时岗位。建立乡级二级项目库,根据各项目用工需求,协议要求各项目用工方优先雇佣“三帮”群体,每个项目雇佣“三帮”群体不少于5人,计划每年实现100名“三帮”群体人均增收5000元目标。三是村级公益岗位。动用村级集体资金的岗位必须优先保证“三帮”群体,计划每年为500名“三帮”群体实现人均增收7500元目标。(村建办)
(三)产业带动共富一批。
9.实现“共富工坊”全覆盖。依托片区化“共富工坊”,统筹打造“一村一工坊”,依托现有产业,因地制宜分别建设特色工坊,重点打造手工艺品、竹制品、订单农场、番薯、紫山药共富工坊,让低收入家庭有就近固定工作的依靠。计划每年为至少500名“三帮”群体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增收3000元。(党建办、乡村振兴办)
10.挖掘培育农村经纪人。加大农村经纪人的挖掘培育帮扶力度,开展进高校学习周活动,为帮创群体提供点对点专项培训,扩充经纪人队伍,并提供产业订单路径,将帮创群体培育成农村经纪人,反向带动其他“三帮”群体增收;加强与现有的小京生、茶叶、围巾、花卉等产业经纪人合作,签订帮扶承诺书,并以此带动至少50名“三帮”群体就业,人均增收不少于5000元。(乡村振兴办)
11.壮大来料加工经济模式。结合现有的围巾、蝴蝶结等来料加工产业,对接美盛文化、义乌新昌商会,拓宽来料产业途径,重点发展服装加工、首饰品等产业,建立来料加工项目资源库,结合县级补助政策,加大“三帮”群体的务工反补力度,扩大增收路径,计划每年为至少200名“三帮”群体提供加工岗位,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经济发展办、乡妇联)
12.提升山林经济致富效能。开展低效林养护工作。针对低效林、管理维护的实际需求,鼓励有能力的“三帮”群体积极参与,实现家门口就业,计划每年为至少20名“三帮”群体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另一方面是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帮创对象参与到菌菇、元宝枫和食用桑叶等产业的规模化种植管护工作中,计划每年为20名“三帮”群体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增收不少于5000元。(村建办)
五、工作机制
(一)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户申请、村审核、乡备案的程序对三类人员进行资格认定,根据“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的原则建立《城南乡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行动台账》,实行一户一档,分类归档。各村每年实行集中性动态更新和年检,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提尽提”,及时提出对帮扶政策调整完善的意见建议,对于脱离帮助标准的人员及时销号。
(二)优化政策落地机制。进一步畅通上级政策宣传渠道,依托各村便民服务站办事员加快政策落地速度,提高政策落地时效,让“挂单奔中”人群更早地享受到政策红利。特别是针对急事、难事,要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各办要积极对接县级业务部门,争取绿色通道。同时根据工作情况积极作为,迭代升级帮扶政策,优化政策力度,进一步完善丰富特殊群体帮扶政策。
(三)严格督查考核机制。业务科室要开展日常督查检查,对“挂单奔中”人群样本进行动态调查,及时评估政策落实情况,对各村在工作中的相关数据增长情况、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晾晒,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每年对各村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行动开展评估,将评估结果列入各村年终绩效考核。
(四)强化部门联络机制。围绕“以点带面、全域共富”要求,与县政务服务办、县交通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工商联、高投集团、公共服务集团、农发集团、供电局、农商银行、台格控股、行峰制冷等单位组建“奔中共富”帮扶服务团,提供各类帮扶资源,创新开展金融扶持、联合认购、直播助农、标准化基地、农产品进城等服务举措,提升综合帮扶实效。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增收。
六、工作要求
(一)确保组织领导有力。将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行动作为全乡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成立城南乡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共同担任,常务副组长由乡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分管线领导共同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为各办公室主任、各业务线负责人和各村党组织负责人。同时,各村党组织负责人是本村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行动第一责任人。
(二)确保业务协同有为。强化各办公室、各业务线和各村之间协调联动,统筹利用好各类资源,实现帮扶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强民政、农业、工业、人社、卫健、医保、社会事务等业务线的信息互通,协同筛查“挂单奔中”人群,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挂单奔中”行动范围开展帮助措施。强化业务线和各村之间的联动,统筹利用好各类政策资源,形成合力开展“挂单奔中”行动,建立类别清楚、梯度明确的帮助体系,实现帮助对象与政策资源有效对接。
(三)确保氛围营造有效。加大相关政策及工作推进的宣传力度,营造全乡关心关注“挂单奔中”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对挖掘帮扶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案例,充分利用新媒体方式开展事迹宣传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在“新昌好人”“文明家庭”等荣誉评选上报时优先考虑推荐。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果,不断扩大帮扶工作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提升工作辨识度。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