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4 17: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教体局
立足新的起点,我们要把新昌教育的基础和优势,放到世情、国情、省情、民情的大背景下审视,提高站位、高标定位、蝶变进位,谱写新昌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是: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目标,围绕“学有优教”要求,深入推进学前教育高标准普及普惠、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高起点多样特色、职业教育高层次贯通融合、终身教育高品质普惠共享,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类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助力赋能,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县。
一、强化作用,深化引领
续写“党建引领年”新篇章,打造领导力、执行力强的教师干部队伍。
1.聚焦政治引领,抓好党建“最大政绩”。巩固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看齐追随中筑牢政治忠诚,在融入大局中扛起政治担当,在全面从严中压实政治责任,不断增强抓党建、聚人才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聚焦固本强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要在干部队伍打造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提振”“优源”“关爱”工程,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雏雁计划”,不断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敢为善为、图强争先。
2.聚焦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培养35周岁以下校长5名、35周岁以下后备干部30名。组织开展校长培训和年轻后备干部培训2期、校长“假日课堂”学习15期;完成3期党建党务工作培训。申报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3名以上,新增硕士、博士研究生10名以上,小学教师学历提升10%以上。加强顶层设计,与浙江外国语学院(省师干训中心)联合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30名)。2024年3、4月和10、11月在杭州、温州、金华等地组织校园招聘活动5-8场。提升小学教师本科学历层次25人次以上。
3.聚焦阵地升级,厚植廉洁文化根基。争创省级清廉学校1所,市级清廉学校3所。各级清廉学校示范校创建单位实施廉洁文化提升工程,各种廉洁文化元素在校园内呈现。全年组织有偿家教、违规办班等专项检查、专项治理不少于6次。
二、找新赛道,创新高度
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全省前30名,第一方阵排名靠前;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争取通过国家级验收。
1.切实提升“五育并举”。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促进学校全域提升、全面过硬、人人出彩。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2023年度下降1个百分点。严控使用APP布置作业,在校期间保证1天2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1次视力普查。高考特殊线上线率(特殊线人数/普通类考生总人数)位于全市前二位,中考总平均分排名全市前三。出台新昌中学尖子生培养激励政策,改革主导尖子生激励办法。合理制定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完成2024年中小学招生工作。
2.持续改善教育环境。争创省现代化学校3所,市级智慧校园标杆学校1所。全面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区域积极推进“人人通”,学校、教师空间应用建设普及化,市级优秀校达2个且优秀教师空间达6个。实施校园品质提升工程4项,争取12月完工。
3.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增强学校办学水平,建成寄宿制示范学校2所。实施“未来学校建设优师工程”,优先安排寄宿制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2024年培训活动,丰富“晚间培养计划”,依托“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建立跟踪评估机制,持续改进教与学方式,最大程度保障寄宿制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和食宿安全。
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做到既完成上级考核任务,又促进实际发展,实现市局对县局的考核保持前三名。
1.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2%以上。拟收购白云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加快锦上云山、文德尚院等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验收使用,推进文德尚院与新昌幼教集团城东分园合并办学,充分挖掘南星幼儿园、阿里山庄幼儿园、拔茅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增加潜力。争创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2所,优质园(省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对省二级以上幼儿园创建申报园开展专家指导、经验分享、预评估等活动6次。深化“1+N”共同体建设,开展下园指导、现场观摩、沉浸式培训等活动60次以上,全面提升薄弱园办园水平。
2.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内驱力。与浙工院联合开办4-5个中高职一体化专业,2024年两校中高职一体化联办班级人数新增400人,合计超700人。利用数控、机械等高水平专业建设成果优势,辐射孵化1个高水平新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实施实训场所数字化改造,打造1个高品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稳步提升中职学生“面向人人”比赛(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学生技能取证率达到是97%以上。深化区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20名左右高技能技师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双师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确保专业教师下厂率达100%。完成成人高中600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职业教育培训8000人次,老年教育4000人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和电大等大专、本科学习3000人次。加快构建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开展社会人员学历提升工作,加强学分银行和浙学通和老年学堂建设,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
3.进一步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创建绍兴市“枫桥式”平安校园5所,县级“枫桥式”平安校园60所。 落实中小学组织消防、应急逃生、防暴防恐、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等演练每学期4次(幼儿园2次),安监科牵头组织演练1次。重大节日和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中组织安全检查或集中检查,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对全县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各开展1次防雷检测和1次消防检测。加强特殊学生管理,重点人员纳入社会综治“四个平台”。
四、乘势而上,深度融合
体育工作达到全省领先,全市排名前三,提升天姥山体育文化影响力。
1.扎实推进体育场地设施智慧管理迭代升级。推进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0.5%,达3.23平方米以上,达到全省前列。推进“环浙步道”建设,启动县域登山步道中线段建设。完成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体育设施进公园1个、百姓健身房8个。
2.引进培育具有新昌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全年举办体育赛事活动300场以上。万人赛事两项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以上。举办中国户外运动节暨浙江省生态运动会、天姥山越野赛、天姥山自行车赛等万人户外运动品牌节会活动,举办全民运动嘉年华、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乒乓球赛、匹克球赛等品牌赛事节会活动。群众体育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大赛,季季有节会。
3.配齐建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每千人拥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7人以上。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50人以上,开展“体卫融合”交叉培训2场以上,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1000人次以上。基层体育委员配备率100%。加强基层体育委员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村村建有健身队伍,切实发挥作用。
4.力争竞技体育走在全省前列。争取第14届冬季全运会奖牌1枚以上,安置省队优秀退役运动员2名,引进高水平教练1个及以上,向省级训练单位输送长期集训运动员1人,输送市级以上新昌运动员10人及以上。做强皮划艇、赛艇等传统竞训优势项目,重点培育羽毛球、游泳、足球等新兴项目。
5.努力补齐学校体育短板。学生体质抽测合格率达98%以上。严格落实一年两次运动会,综合性田径运动会,全员性体质健康测试运动会。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制度,完善考评激励工作机制,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圆满完成2024年度体育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