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基地里,新昌政协协力助共富!

发布时间:2025-05-15 15:5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儒岙镇

信息来源:

近年来,新昌县儒岙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引育新兴特色品种,打造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构建规模化、效益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格局。与此同时,部分产业也面临“成长烦恼”,经济作物选育难、传统耕种方式升级难、新农人队伍培育难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要让协力共富的脚步更坚实!”近日,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乡镇和村干部代表、种植基地负责人等一起深入雷公藤种植基地,看长势、问产量、听需求,梳理问题清单10余项。民生议事堂里,大家围绕“探索城乡融合机制·协商农业共富答卷”畅所欲言。


  儒岙镇雅张村书记章凤均分享了共富项目帮助村民增收的实践,也道出了农业项目在招工用人、基础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的难题。


  委员们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和儒岙产业发展现状,纷纷建言支招。


  “各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种植田布局。”县政协委员、儒岙镇党委副书记金尧辉提出,加大种植技术培训、新农人培育力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让农业产业更智能,是挑战也是契机。县政协委员、石城胶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能建议,加快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农产品电商平台,完善农村5G网络与冷链物流,以数字技术提升产销与品牌影响力。


  如何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效益?县政协委员、县钦寸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吴军民认为,要加强科技创新与机械化应用,加大科研投入,推广绿色农机和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县政协委员、县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副主任王良超深耕农业技术领域多年,呼吁建设“共富大棚”“共富田园”等,引入电商直播、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吸引青年返乡就业。


  县政协委员、县中医院副院长金瑞军提出,强化政策支持与风险保障,完善农业保险,更好保障农民“钱袋子”。


  “农业要有出路,一定要选对路!”县政协委员、新昌国贸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若平提议,推广“共富工坊”及“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构建紧密利益分配共同体,吸纳农民就业,完善工资补助政策,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县政协委员、县作家协会主席潘丽萍建议,依托“浙东唐诗之路”文化资源,将白术、雷公藤种植与天姥山文旅资源结合,设计“诗路农业”主题体验项目,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县政协副主席祝志芳说,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制定农业发展长期规划,有效拓宽共富渠道,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天姥汇”品牌价值,做足产业特色,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